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2
新學年開學季如約而至,眾多新生帶著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未來人生的夢想走進高校校園。然而,一些詐騙分子也蠢蠢欲動。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日前發布的預警稱,近期有不法分子混入助學貸款咨詢QQ、微信群中,假冒工作人員添加群內學生為好友,以助學貸款辦理遇到問題為由實施詐騙。
對于大學新生來說,一些詐騙分子會在新生群里冒充學長或學姐和新生們套近乎,噓寒問暖,在獲取新生和家長的信任后就開始實施各種詐騙。新生和家長一旦在群里遇到收費等情況,需要通過學校官方渠道核實咨詢。
升入新年級,防騙意識也要跟著升級。大學生還要注意以下電詐套路:騙子冒充老師給家長發送帶有鏈接的短信,謊稱點擊鏈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課程安排,但一旦點擊就會被竊取個人信息,甚至遭受財產損失。各位家長切勿聽從對方要求私下操作,來源不明的短信鏈接一律不要點;騙子在游戲平臺的聊天系統或社交軟件游戲群發布收購游戲賬號的廣告,以“高價、便捷、第三方平臺擔保”等信息誘騙受害人,當受害人充值完成后,又以系統故障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充值更多金額,直到受害人發現被騙。對此,建議在官方平臺上完成游戲物品的交易,收到陌生人發來的鏈接要小心,切勿輕易透露個人敏感信息,不要分享賬號、密碼等私密信息,防范被盜號;騙子還會誘導大學生通過各種平臺渠道貸款,并讓當事人將提現的借款轉入所謂的“清查賬戶”。大學生一定通過正規金融機構渠道進行咨詢,不要相信互聯網平臺所謂注銷征信記錄的各類騙術;騙子還會以助學金發放需先收手續費等為幌子實施詐騙,要牢記,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政策信息通常會通過學校官方渠道(如官方網站、公告欄、班級群等)發布,不要輕信非官方渠道,不要向陌生賬戶匯款。
大學生要警惕“天上掉餡餅”的誘惑,加強相關領域知識學習,提升防詐意識,不隨意透露自己及家人信息,不點擊陌生鏈接,警惕含“助學金”字樣的短信及二維碼,僅認準學校官網、學生在線系統及國家助學貸款App,不輕信私下溝通,拒絕單獨視頻或屏幕共享要求,通過官方渠道核實身份,謹防被騙。學校、相關機構要加強信息安全保護,老師和家長也要增強防范意識,繃緊防騙這根弦,共同筑牢反詐防線,守護學生們的財產安全。
記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