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晚報時間:2025-09-11
掃碼看視頻
山西晚報·山河+訊(記者 薛建英)9月10日,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保護區近日成功捕捉到一只果子貍的清晰活動影像,這是自建立以來,龐泉溝保護區首次獲得該物種的確鑿影像記錄,解開了保護區研究人員心頭縈繞多年的生態謎團。
7月4日深夜,龐泉溝核心區域八道溝野生動物庇護所,一臺紅外相機捕捉到一個矯健的身影——一只體形中等、毛色灰褐、面部標志性白紋清晰可辨的哺乳動物悄然經過鏡頭。經保護區科研監測中心專家反復確認,這正是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保護動物、在保護區野生動物名錄上存在多年的果子貍。
“發現的時候,它正躲在彩鋼板后面,搬開彩鋼時,噌地一下就跑了出來。”龐泉溝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趙戰合介紹,“果子貍作為保護區正式記錄的物種,理論上應在此棲息,但多年來遍布森林各處的60臺紅外監測相機從未拍到過它的身影。此次在八道溝捕捉到它的活動,不僅是技術的成功,更是對保護區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一個重要驗證,填補了關鍵影像資料的空白。”
龐泉溝保護區自2018年起,逐步建立起覆蓋核心區、緩沖區和部分實驗區的網格化紅外相機監測網絡,目前穩定運行的60臺高清相機日夜不停記錄著保護區的野生動物世界。7年來,相機記錄下大量珍稀物種如金錢豹、原麝、褐馬雞等活動的珍貴影像,唯獨果子貍的影像始終空白。
果子貍作為夜行性雜食動物,在林果種子傳播、控制小型動物種群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生態角色。它的重現,如同一名珍貴的“生態信使”,為龐泉溝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增添了有力注腳。目前,保護區管理局已對影像資料進行歸檔分析,并計劃進一步加強在八道溝及周邊區域的監測力度,以期獲得更多關于果子貍種群分布、數量及活動規律的信息,為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趙戰合表示,這次破“零”意義非凡。從它矯健靈活的動作和機警躲人的行為來看,應該排除人為放生的可能。紅外相機多年未捕捉到,可能暗示過去一段時間內,該物種在保護區內或分布極為隱秘、密度極低,或曾面臨局部棲息環境變化、人為干擾等壓力。此次現身八道溝庇護所,表明該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為這些偏好中低山森林灌叢環境的“隱秘客”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