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日報時間:2025-09-11
工作人員在手機上點擊發車指令。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到達快遞站,工作人員準備裝卸貨物。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行駛在蘇北線上。
揀貨、裝車、遙控器按下啟動鍵……接收到指令,一輛輛滿載包裹的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隨即啟動,從分揀中心緩緩開出。近日,從位于臨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的快遞楚侯轉運中心到縣城的多條路段上,6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往來穿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隨著智能駕駛與現代物流的加速融合,這支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隊以實打實的硬核性能,為當地物流效率提升按下了“加速鍵”,讓快遞收發悄然邁入了“無人配送”的新賽道,努力勾勒出以“降本、提效、增值”為核心命題的產業重構圖譜。
從清晨街道上的一次精準拐彎,到熱鬧街道日益普遍的“無人交付”,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正從點到面,由淺入深,嵌入社會物流的“毛細血管”
開學季物流高峰期,“壓力山大?不存在的!全靠我們的‘新戰友’。”一大早,位于臨猗縣順豐楚侯轉運中心的貨物裝卸區開始忙碌起來,6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正等待任務下達。隨著傳送帶將一批批快件送抵,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沿著地面的引導線有序移動到指定位置。“這批車是7月中旬到楚侯的,光是前期準備就花了半個多月。”楚侯轉運中心負責人王小亮蹲下身,指尖輕觸車身側面的激光雷達,“這個像‘旋轉燈塔’的裝置,配合車頂的6顆高清攝像頭,得先在周邊15公里范圍‘掃街’——采集道路標線、紅綠燈位置甚至路邊的電線桿坐標,再把數據導入系統,和百度、騰訊、高德地圖的衛星定位作疊加校準。現在是試運行階段,每輛車的‘大腦’里都存著近百條優化路線呢。”
“每輛車的貨廂為6立方米,按現在的單票快件平均體積算,每輛車單次裝200到300票完全沒問題,相當于一個小型配送點半天的配送量。”王小亮指著貨廂門內側的傳感器解釋道,“這些車不光能裝,還特‘聰明’——激光雷達能探測150米內的障礙物,攝像頭能識別交通信號燈的實時狀態,智能算法系統每秒能做上萬次路徑計算,遇到突然竄出來的寵物或者路邊停靠的車輛,反應比人快多了。”
“來,給你演示下怎么‘指揮’它們。”轉運中心運營主管張佳掏出手機,點開App,屏幕上立刻跳出楚侯轉運中心周邊的地圖。他指尖輕點“順豐雙塔北路店”,系統自動彈出預估里程、預計耗時和實時路況,確認信息后按下“發車”鍵,一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的揚聲器立刻傳出清脆的童聲:“車輛啟動。”緊接著,車身緩緩轉動,“車輛左轉,請注意安全”的提示音與轉向燈的閃爍聲同步響起。在App里的“實時監控”界面,車外360度畫面立刻同步顯示出來,路邊的行人、過往的車輛甚至隨風飄動的樹葉都清晰可見。
“你看,車身四周的監控攝像頭就像‘千里眼’,實時畫面會傳回到后臺系統,遇到異常情況能自動報警。”他特意展示了車門控制功能,“這車門是雙重加密的,行駛過程中就算用蠻力也打不開,除非在App上輸入驗證碼或者使用專屬鑰匙,這既保證了快件安全,也防止有人誤碰影響行駛。”
中午11點多,裝貨完畢的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緩緩駛出轉運中心大門。這個曾只在科幻世界里出現的畫面,如今已成為運臨路上的尋常一景,為當地物流版圖悄然畫上了一筆“智能”色彩。
破解物流痛點,彰顯科技賦能新優勢,通過減少人為失誤、縮短周轉時間,讓區域物流樞紐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升級
在當地的物流運輸中,傳統配送模式的痛點早已顯露。不少快遞收發網點設在居民區,狹窄的巷道里,廂式貨車別說停靠,就連轉彎、倒車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意就可能剮蹭周邊車輛。而如今,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卻能像靈活的“快遞精靈”,輕松穿梭于小區樓棟間,精準停在指定點位,讓“最后一百米”的配送不再受空間限制。
“只要有電,它們就能連軸轉。”王小亮指著監控屏上的車輛軌跡說,強者不抱怨環境。這些“不知疲倦的配送員”從不會嫌“貨少不跑”,哪怕只有幾件急件,也能即刻出發,送完返程后立刻投入下一輪運輸。車身上的電池組是它們的“能量心臟”——充電1個多小時就能續航160公里。
效率的提升更是立竿見影。過去,人工轉運要等分揀線攢夠200件才裝車,遇上中午高峰,往往堆成小山的快件得等司機吃完飯才能啟程;現在,無人駕駛車隨到隨裝,每天11點半前,6輛車就能全部發完貨,將延誤風險壓到最低。王小亮給記者算了筆賬:每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載重五六百公斤、裝200多件,看似比1.5噸的貨車裝得少,但勝在周轉頻次高,總體來算遠超貨車單日兩趟的運力。“在封閉或半封閉場景,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已實現技術閉環,任務固定、交互簡單、里程密度高。這意味著單車有效小時和車隊利用率更易提升,單位里程成本也將隨著規模擴大而持續下行。”
“順豐楚侯轉運中心是全省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每天收發量驚人。”王小亮看著手機上代表無人車的光點在地圖上穿梭,“這些車時速能達30公里,覆蓋周邊15公里的配送圈,正好匹配轉運中心的輻射范圍。”在他看來,引入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不僅是應對當下物流痛點的良方,更是順應科技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通過減少人為失誤、縮短周轉時間,讓這座區域物流樞紐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升級。
無人物流的意義遠不止于“降本”,成本優勢藏在細水長流里。在業內人士看來,快遞員不再耗時往返于網點與驛站之間,釋放出的時間可用于上門攬收、客戶服務、增值拓展,由此構建差異化服務體驗,推動快遞員向“配送”向“客戶運營”的角色演進,有望成為企業打開服務能力的溢價空間。
政企協同,整合資源,人機協同高效運作模式,全力打造物流新體系,鋪展智慧物流新畫卷
“請大家靠邊,配合一下,我們要運行啦!”在臨猗縣蘭汀雅居小區的快遞網點前,一輛被居民團團圍住的白色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正用清脆的電子音“著急”喊話。擠在最前面的住戶姚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車身,笑著對身邊的鄰居說:“這小家伙不光會送貨,還會‘說話’呢,連提示音都帶著股機靈勁兒,真是又智能又好玩。”
在臨猗縣雙塔北路快遞點周邊的菜市場,商戶們也漸漸習慣了這個“智能伙伴”的存在。自動識別紅綠燈、禮讓行人,這種安心感,正隨著無人快遞車的身影蔓延到臨猗縣的各個角落。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的普及,背后是政企協同的推動。“順豐楚侯轉運中心是我們重點引進的項目,目的就是用科技提升物流效率。”臨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招商融資部副部長苗國鋒坦言,“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在我縣試運行以來,有效優化了物流配送流程,提升了貨物運輸與送達效率,尤其在末端配送環節展現出顯著優勢,讓群眾收寄快遞更加便捷、高效,切實為百姓生活帶來了實惠與便利,也為臨猗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注入了新動能。”
目前,臨猗縣正全力打造智慧物流體系,通過政企協同,整合資源,積極引入前沿科技。一方面,加速物流園區智能化升級,如順豐晉南水果產業園,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每日可處理大量快遞包裹,極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無人車配送技術,有效推動農村物流降本增效。“此外,我們在完善電商物流公共倉儲配送中心建設中,實現了統一卸載、分揀與配送,并搭建了城鄉快遞共配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動態跟蹤,降低物流費用。”苗國鋒說。
“快遞行業需求穩定,啟用自動化配送助力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只要找到人機協同高效運作模式,行業一定大有可為。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完善車輛性能,比如優化復雜路況的應對能力。如果成本核算達標,我們計劃再投放十幾輛車,先覆蓋鹽湖區的11個網點,再逐步輻射萬榮等周邊縣。”對于未來的布局,王小亮有著清晰的規劃。
夕陽西下,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車隊完成最后一趟配送,緩緩駛回轉運中心,一個智能、高效的嶄新物流時代正在來臨。從縣城的小區街巷,到未來即將覆蓋的周邊縣區,這些聰明的“配送員”正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記者沈佳 本報通訊員范娜
照片由通訊員金玉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