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10
《戰地黃花》演出劇照 記者 曹偉 攝
80年前,為了解救躲在山洞中的戰友和太行山的父老鄉親,黃君玨毅然決然地舍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在太行山莊子嶺。80年后,以她的英勇事跡為內容編寫的晉劇《戰地黃花》,讓無數人潸然淚下。演員們以精湛的表演,將抗戰時期新聞戰士的錚錚鐵骨展現得淋漓盡致,引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那段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
晉劇《戰地黃花》由晉中市紀委監委、市委宣傳部精心打造,晉中市演藝有限公司和榆次區文化藝術中心共同創排,導演賈寶寶執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鄭芳芳擔綱主演。該劇以抗戰時期華北新華日報社新聞戰士黃君玨為原型,再現黃君玨從求學投身革命到壯烈犧牲的經歷。該劇在藝術特色上獨具匠心,充滿歷史感的舞臺,仿佛將觀眾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與劇中呈現的家國情懷交相輝映,營造出身臨其境的強烈氛圍。
抗戰時期,左權縣這片英雄的土地成為了中國新聞事業的一個重要陣地。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在此成立了北方辦事處,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日報》(華北版)、《戰斗》報、《先鋒報》《勝利報》等多個新聞單位紛紛駐扎。大批新聞工作者懷揣著對國家和民族的赤誠之心,投身到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他們以筆為槍、以紙為盾,出版的報紙、刊物達十余種,數十萬份出版物如及時雨般源源不斷地送到抗日根據地軍民手中。這些承載著真理與希望的文字,在宣傳和組織群眾、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國內反動派、建設太行革命根據地等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廣大新聞工作者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1942年5月,在反“掃蕩”戰斗中,新華社華北總分社社長何云、黃君玨等40多名新聞戰士壯烈犧牲,長眠于這片他們深愛的土地,書寫了黨的新聞事業史上悲壯而光輝的一頁。
晉劇《戰地黃花》以抗戰時期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聞戰士黃君玨為主角,生動講述了她在1942年5月反“掃蕩”中的英勇事跡。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展現了新聞戰士在抗戰時期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演職人員以飽滿的熱情和過硬的功底,將晉劇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大家仿佛置身于生死攸關的戰場,與劇中人物一同經歷著恐懼、掙扎與抉擇。
自2020年首次展演以來,晉劇《戰地黃花》的演出足跡不斷延伸,從太行山下的舞臺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將抗戰時期新聞戰士的偉大精神傳播到每一個角落。它讓我們看到了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新聞戰士以筆為刃,揭露敵人暴行,喚起民眾覺醒,凝聚抗日力量。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記者 張穎 通訊員 張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