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10
金秋時節,萬物豐盈。連日來,平遙縣杜家莊鄉仁莊村回回堡組的田野里一派熱鬧景象。放眼望去,連片的紅薯地間,村民們彎腰刨薯、分揀裝箱,飽滿的紅薯從泥土中被翻出,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回回堡組有著悠久的紅薯種植歷史,不僅保有代代甄選的優良薯種,更坐擁適宜紅薯生長、富含鉀元素的沙質土壤,為紅薯糖分積累與口感提升提供了天然助力。回回堡組黨支部書記馬通勝介紹道:“我們傳統的老品種叫大紅袍,它的糖分能達到12至13毫摩爾每升,優勢就是甜、軟。”
多年來,回回堡組的紅薯種植逐漸建立起穩定的買家資源。每到收獲季,來自各地的客商便早早與農戶達成合作意向,從地頭直接收購。
客商賈錦斌說:“我來這兒拉紅薯已經好幾年了,每天能從這兒運走八千斤,近期已經運了七八萬斤了。這里的紅薯特別受我們當地人歡迎。”馬通勝補充道:“現在我們的紅薯主要銷路是平遙、文水、交城、長治,還有包頭、大同等地。每年我們村的紅薯都供不應求。”
如今,杜家莊鄉的紅薯種植已經從過去“家家戶戶小地塊”的零散種植,朝著規模化、連片化方向穩步推進,成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農業產業。
馬通勝表示:“今年,我們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00畝,每畝產值約6000元,光紅薯這一項,人均收入就能突破萬元。”
杜家莊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曉東表示:“我們將持續鞏固‘五千畝綠色無公害紅薯種植園區’建設,新建恒溫保鮮庫并開展錯峰銷售,帶動紅薯種植規模穩步擴大、品質產量持續提高。目前,我們正有序組織機械進行采收,并通過地頭直銷、商超訂單、電商銷售、恒溫庫存儲等多種形式確保銷路暢通。”
李曉東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在土地養護、品種引進、技術提升、精深加工、市場競爭、政策支持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力促進杜家莊紅薯種得好、賣得好、口碑好,真正把‘小紅薯’做成富民增收的‘大產業’。”
記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