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09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近年來,壽陽縣聚焦破解“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難題,創新實施黨建領航“1881”工程,通過織密基層網格、推動數智賦能、強化民生服務,一步步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書寫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效、有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活篇章。
黨建引領
健全治理結構
走進壽陽縣黨建領航“1881”工程指揮調度中心,一張數字大屏“包羅萬象”——既可動態呈現黨的建設、經濟發展、平安建設、改革創新、雙百雙創、生態文明、精神文明、民生實事8項重點任務的推進落實進程,又可實時反映巡視巡察、審計監督、基層調研、督查檢查、網絡輿情、全科網格、群眾信訪、12345政務熱線等8項問題清單的整改銷號動態。
面對基層矛盾千頭萬緒、群眾訴求復雜多元、治理主體協同不足等困境,壽陽縣縣委立足“以新強基、創新體制”,錨定“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建統領全面工作”主線,創新構建黨建領航“1881”數字賦能平臺,為縣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該平臺聚焦8項重點任務落實、8張問題清單整改,通過“一個平臺統籌、多方力量聯動”,既可“一目了然”掌握責任單位的履職情況、工作成績和問題短板,亦可“一眼看清”責任單位的優勢強項和弱勢差距,增強轉化問題清單為效能清單的執行力,有力提振12個鄉鎮和64個縣直單位履職盡責、爭先創優的精氣神,實現治理能力與經濟發展雙提升。
“1881”數字化平臺以“多網合一”模式打破了部門間的數據壁壘與業務隔閡,實現了治理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協同運作,使基層治理從“多頭管理”轉向“協同共治”,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數據顯示,“1881”數字化平臺各類問題整改處置率達99.84%,信訪批次同比下降25.7%,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至98%。
重心下沉
豐富治理方式
如果說“1881”數字化平臺是壽陽縣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神經中樞”,那么南港社區的“壽陽城區智慧+”平臺,便是延伸至群眾身邊的“神經末梢”。
今年8月初,南港社區濱河嘉園C區的董藹仙老人因行動不便,通過手機登錄“壽陽城區智慧+”小程序,在“小心愿”模塊中填寫“社保上門認證協助”需求并提交。該信息即刻推送至社區智慧管理中樞,社區工作人員攜帶文件登門,短短幾分鐘便幫助老人完成了信息采集。
“目前,‘壽陽城區智慧+’平臺,還接入DeepSeek大數據模型,搭載智能問答系統,本地部署了‘AI社工小e’,能自動解析居民咨詢的養老政策、生育登記、居住證明等高頻問題,‘7×24小時’提供秒級精準回復。”南港社區黨總支書記席應佳表示,“壽陽城區智慧+”平臺通過重心下沉的方式,有效整合基層力量,保證了基層的事情基層辦。如今,該平臺線上辦理業務占比提升至65%,居民辦事平均耗時縮短70%,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的頻次增加3倍。
采取重心下沉的基層治理方式,是解決基層治理中存在問題的需要。除了整合的辦法,壽陽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用“輕車壯馬”之舉鋪就治理增效之路。
做足“輕車”減法,為基層減負松綁。將每個部門單獨考核整合為縣委統一調度,鄉鎮考核指標從188項精簡至26項,縣直部門由347項優化為最多33項、最少18項;將原有2365個微網格減并為866個,優化網格職能,把網格管理服務事項從60項精簡至24項,推動網格員專職化,實現治理方式迭代升級。
做強“壯馬”加法,讓治理提質增效。配強網格黨小組、村“兩委”成員、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員,推動鄉鎮黨建辦規范化運行,統籌組織、宣傳等職能6個崗位,推行“三名專職+N名兼職”協作模式,12個鄉鎮黨建辦均實現專崗專人獨立規范運行。同時,注重提升基層保障,鄉鎮年均運轉經費達100萬元,村級達20萬元,村“兩委”干部報酬足額落實,確保基層有錢辦事、有人干事、有心勁兒成事。
多元參與
提升服務質效
漫步宗艾鎮下洲村,旖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情懷交織相融。便民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等現代設施與文化空間,既延續了古村的傳統韻味,又注入了嶄新的時代活力。
近年來,下洲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網格化治理打牢基礎、農康旅融合激發發展新動能,走出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下洲村的善治根基,源于一張精細織就的網格。村黨委創新構建“全科網格”治理體系,將全村892戶精準劃分為12個網格單元,形成村黨委-網格長-黨員中心戶三級治理體系,實現管理服務全覆蓋、響應零延遲。該村創新推出群眾點單直抒訴求、協同辦單精準施策、閉環評單成效檢驗“三單閉環”機制,升級《網格服務清單2.0》,并依托縣級“網格通”App,實現民意處理全流程數字化,辦結率和群眾滿意度均達100%。
下洲村的治理實踐,是壽陽縣織密基層治理網絡的一個成功案例。
壽陽縣積極搭建基層治理綜合調度平臺,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成立縣級社會治理服務保障中心,整合網格輿情、政務熱線等端口,實現治理事項分流指派和服務“一網通辦”;構建“網格預警+執法介入+人民調解”協同體系,通過排查源頭遏制苗頭性問題,推動執法規范高效,形成閉環治理模式;吸納541名新就業群體人員兼任流動網格員,設立10個“快遞小哥”紅色驛站,累計為群眾辦實事1700余次;按照“15分鐘服務圈”標準,建成“司機之家”“戶外勞動者驛站”等20個服務陣地,提升了服務保障溫度……
一系列舉措切實增強了群眾幸福感,讓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壽陽將始終以黨建為引領,把網格織密、把機制建強、把服務做暖,持續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用深耕實措筑牢基層治理根基,讓民生溫度浸潤城鄉,在共筑基層治理新篇的道路上,書寫出百姓安樂、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的時代答卷。
記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