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8
左權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第90號”通令
馬定夫
趙有仁烈士紀念碑
昔東抗日縣政府通令民字第1號(民國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為官道嘴全村對敵斗爭有功,特予以褒揚并通令嘉獎
居仁村標志石
吳來全
劉生茂同志畫像
第五單元:英名永駐
當英雄的熱血灑在晉中大地,地名便成為凝固的紀念。這些以英烈命名的地方,承載著革命先輩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見證著無數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壯舉。
這些紅色地名,是鮮血寫就的史詩,是英魂鑄就的豐碑。遼縣更名為左權縣,是為紀念在十字嶺殉國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馬定夫村之名,是為銘記為護民而犧牲于楓子嶺的政委馬定夫;還有來全、居仁等村莊……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以生命守護山河、以赤誠捍衛信仰的壯烈往事。它們不僅是地理的標識,更是精神的火炬,照亮我們來時的路,也淬煉著我們奔赴未來的心。
左權縣
左權縣位于太行山山脊中段,原名遼縣。為紀念在反“掃蕩”突圍戰中壯烈殉國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2年9月18日,根據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通令,遼縣正式改名為左權縣。
同時,遼縣獨立營易名為左權獨立營,該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轉戰多地,屢立戰功。2015年、2019年在大閱兵中兩度接受檢閱。
左權(1905-1942),原名左紀權,字孳麟,號叔仁。湖南省醴陵縣平橋鄉黃茅嶺村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長征,先后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臘子口戰役、直羅鎮戰役、山城堡戰役、百團大戰等重要戰斗。1942年5月25日,在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于遼縣麻田十字嶺壯烈殉國,年僅37歲。
2014年,左權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馬定夫村
馬定夫村,位于太谷區侯城鄉東部山區,原名楓子嶺村。1946年為紀念烈士馬定夫更名為馬定夫村。2001年鄉鎮合并后,該村隸屬于白大石行政村,2008年縣政府將白大石行政村更名為馬定夫村。
馬定夫(1915-1943),原名馬鎮西,字定夫,號馬丁,榆社縣東匯村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榆社縣委宣傳部部長、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獨立支隊政治部教育科長、民運科長、太行二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41年任太行二分區新編第十旅三十團政委,率部轉戰榆(社)太(谷)祁(縣)一帶。1943年7月23日,馬定夫為掩護群眾轉移在楓子嶺與敵血戰,腹部中彈犧牲,年僅28歲。太行二分區為紀念馬定夫,將三十團三連正式命名為“馬定夫愛民模范連”。
2014年,馬定夫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有仁村
有仁村,屬昔陽縣趙壁鄉,原名官道嘴村,1945年為紀念烈士趙有仁改名有仁村。
趙有仁(1911-1942),昔陽縣官道嘴村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趙有仁在官道嘴村組織游擊小組,進行游擊作戰。面對日軍推行的“治安強化運動”,他積極帶領民兵活動,掩護群眾轉移,沖出敵人包圍。中共昔(陽)東縣委授予其“殺敵英雄”稱號。1942年7月,趙有仁被捕,歷經嚴刑拷打后被敵人殺害,年僅31歲。
居仁村
居仁村,屬于昔陽縣樂平鎮,原名楊家峰村,1945年為紀念抗日英烈王居仁而更名。
王居仁(1921-1945),長治市長子縣郊里村人。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任昔西武工隊隊長和工作組組長等職,帶領部隊開展山地游擊戰。1944年,任昔(陽)西四區區長,組織抗糧斗爭,發展抗日游擊根據地,粉碎日偽“治安強化”陰謀。1945年4月,遭困突圍至楊家峰后負傷被俘,在獄中堅拒敵人誘降。同年7月,在昔陽解放前夕被日軍毒殺,年僅24歲。
來全村
來全村,原名瑞旁墕,又名瓦窯墕,屬靈石縣翠峰鎮,1945年為紀念烈士吳來全改名為來全村。
吳來全(1924-1945),靈石縣瑞旁墕村人,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4歲曾參加山西新軍決死隊,因年幼被遣返,后又參加游擊隊,1941年調入縣大隊“老虎連”。1942年春,于鐵路崗樓內3槍斃傷敵人9名,獲“神槍手”稱號,事跡刊登《新華日報》(太岳版)。1944年秋,太岳軍區第一軍分區授予其“戰斗英雄”稱號。1945年4月25日,在燕家嶺圍殲搶糧日偽軍時中彈犧牲,年僅21歲。
生茂村
生茂村,原名田家莊,屬祁縣峪口鄉,1942年為紀念劉生茂烈士更名為生茂村。
劉生茂(1903-1942),祁縣嶺北莊村人。1938年任田家莊等7村抗日聯合村長,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祁縣抗日民主政府遷至北梁村,他主動騰出自家宅院作為縣政府干部住處,組織民兵站崗保衛并積極開展反搶糧、反掠奪斗爭,發動婦女制作軍鞋千余雙支援前線。1942年3月,在日軍“掃蕩”中,其12歲獨子春根被日軍機槍擊中慘死,劉生茂強忍悲痛堅持斗爭。同年11月,他在溫家貝村布置送公糧任務時,遭日軍偷襲被捕,最終犧牲在敵人刺刀下,年僅39歲。
內容由晉中市史志研究室、晉中市博物館、晉中市檔案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