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8
濱河水廠
幸福養老社區
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民力。一座城市,只有在關注民生上取得長足進步,這里的百姓才會真切地感到溫暖和幸福。近年來,壽陽縣委、縣政府把“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作為民生工作第一追求,從道路改造到水廠建設,從幸福養老到安居樂業,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這份厚重溫暖的民生答卷、這份樸實無華的為民情懷,正不斷為壽陽百姓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道路改造
拓寬發展快車道
秋日清晨,陽光輕柔地灑在壽陽縣城區濱陽路上,伴隨著城市的脈動,車流如織,有序前行。“道路通暢、寬闊且景美”,這是濱陽路改造后,老百姓最直觀、最欣喜的感受。
“過去,這路可真是讓人頭疼。”今年72歲的壽陽居民馬春生回憶起濱陽路改造前的情景,感慨萬千。那時,車行道路面龜裂,平整度較差,與兩側建筑場地的銜接也不順暢。道路標識系統模糊不清,交通標志老化嚴重,信號燈系統陳舊,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
為提升路網承載能力,方便居民出行,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改善道路行車條件、提升道路路容效果,2024年,壽陽縣啟動了濱陽路改造工程。這是縣城城東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有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回應群眾關切問題的生動實踐。
“濱陽路為南北走向,起點在鹿泉街,向南延伸,與朝陽街、府東街等多條現狀道路平面交叉,止于壽水街,改造工程全長2100余米,紅線寬38米。建設內容豐富多樣,涵蓋道路、照明、綠化、交通信號等多個方面。”山西路橋市政濱陽路改造項目總工許建勇介紹,道路設計上,共設置15米車行道、兩側各4米人行道、4.5米非機動車道、3米機非隔離帶,高差較大路段還加設了擋土墻,全線布設5對公交站臺。交通設施方面,對道路全線的交通標志、標線、分隔護欄等進行優化提升,在相交路口設置交通信號、路口監控設施,全路段設置交警路段監控、公安監控設備,保障了交通的安全與有序。
許建勇介紹,在照明工程中,全線布置116盞路燈、兩座箱變、116座檢查井,鋪設電纜4220米,讓夜晚的道路明亮如晝。綠化方面,種植法桐465棵,機非隔離帶采用白皮松、金葉白蠟等多樹種搭配,營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
路,是城市發展的血脈,市政道路,連通的是民心。許建勇表示,他們將持續關注市民建議,針對道路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和完善,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做好道路的長期養護管理工作,確保濱陽路持續發揮社會經濟效益,為市民的美好出行保駕護航,讓這條道路成為壽陽縣發展的亮麗風景線,承載希望,駛向未來。
(張凱鵬)
水廠建設
潤澤老百姓心田
水是生命之源。喝上放心、優質的飲用水與每位市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初秋時節,位于壽陽縣交通南路南側的濱河水廠泵房里機器轟鳴,廠區內有清脆的鳥鳴,宛若一片城市綠洲。
壽陽縣濱河水廠,占地47.56畝,設計日供水規模2.7萬m3/d,總建筑面積12363.98平方米,總投資13288.78萬元。
項目自2013年7月啟動建設后,工程投資僅完成約5000萬元,進展緩慢。2022年,壽陽縣委、縣政府將該項目列為2022年壽陽縣一號民生工程,隨即成立壽陽縣供水工程項目指揮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2022年7月1日,濱河水廠成功實現向壽陽縣城供水,圓滿完成了壽陽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的承諾,讓壽川人民吃上了甘甜的松塔水。
項目實現并網供水后,成效顯著。2022年7月,濱河水廠每天供水4000余方,到同年12月,日供水量增加到1萬方左右,縣城公共供水用戶全部由濱河水廠供給。目前,所有設施設備已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實現自動化運行。先進的凈水工藝、嚴格的水質檢測流程,確保了每一滴水都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我家住在二樓濱河水廠沒有建好時,水壓根本上不來,水廠建成后,松塔水庫的水終于送上來了,吃水的問題解決了,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實事。”壽陽居民康小燕激動地說,喝上放心水的他們,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要實現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管理是關鍵。為此,濱河水廠引入智慧水務系統,該系統立足“安全運行、節能降耗、保障水質、減員增效”,可實時顯示水處理量、工藝水質、設備管理情況及生產安全指標和效率指標。它能對自來水廠的所有重點設備設施、工藝段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節點進行集中監視,便于工作人員及時、準確、全面、直觀地了解和掌握設備設施運行狀況。在應急情況下,還可通過加密的控制指令,實現自來水廠重要設備的遠程控制。
壽陽濱河水廠副經理賈晉鈺表示:“濱河水廠的建成不僅從‘量’的角度解決了群眾用水難的問題,同時還通過多重工藝解決了用水‘質’的難題。今后我們將全力以赴保障水廠設施的安全運行,讓群眾喝上健康水、放心水。”(張凱鵬)
幸福養老
托起最美“夕陽紅”
近年來,壽陽縣積極作為,持續發力推動城鎮養老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全力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推動全縣養老服務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金秋時節,走進壽陽縣壽星居幸福養老社區,溫馨與歡樂的氣息撲面而來,仿佛踏入了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幸福港灣。
步入社區,東方舞蹈隊隊長任昌林正與舞伴們翩翩起舞。他們用靈動的舞姿、歡快的節奏,勾勒出一幅活力滿滿的養老生活圖景。自壽星居幸福養老社區正式營業后,任昌林所在的舞蹈隊訓練場所便從廣場搬到了這里。“這里環境好,還能和同齡人一起娛樂,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老年生活。”任昌林感慨地說道。在這里,老人們不再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可以盡情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展現出別樣的夕陽風采。舞蹈隊的轉變,正是社區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生動縮影。
壽星居幸福養老社區建筑面積達720平方米,功能設施完備,是2023年全省30個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之一,也是壽陽縣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承載著眾多老年人對幸福晚年的期待。
據壽星居幸福養老社區總經理董云梅介紹,社區分兩層,精心設置了兩個功能區域。一層為幸福家園,設有接待大廳(智慧醫養平臺)、多功能活動室、社區食堂、理療室(泡腳室),主要為老年人提供中醫康復理療、文化活動、精神慰藉、配餐和送餐等服務。二層為愛的港灣,建有醫務室、老年居室、健康監測站、洗衣房等,主要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助潔助浴助醫等服務。
“社區食堂的菜式豐富多樣,紅燒豆腐、蒜苔炒肉、西葫蘆雞蛋等菜品營養均衡,價格親民。”居住在這里的老人龐樹峰笑著說:“在這里,吃得好、住得好,我非常滿意。”社區食堂不僅滿足了老人的味蕾,更讓老人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老年人需求在哪里,服務供給就跟到哪里。董云梅表示:“我們將繼續以親情化、標準化、科學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體驗提升入住率,拓展服務項目,加強成本管理,擴大運營范圍,為老年人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讓老年朋友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幸福晚年生活。”
在壽陽縣推動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壽星居幸福養老社區正以實際行動書寫著溫暖與擔當。它不僅是一個養老的場所,更是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大家庭,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在這里安享幸福晚年,繪就出最美“夕陽紅”。
(張凱鵬)
老舊小區
改出美好新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關鍵舉措,承載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壽陽縣積極響應群眾需求,將老舊小區改造列為重點民生實事,以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改造工程,讓眾多老舊小區實現華麗轉身,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以前的小區又臟又亂,看著就讓人揪心。如今,小區環境干凈整潔,居住起來舒適又安心。”壽陽縣農行宿舍小區居民陳思鈺滿臉洋溢著幸福。
農行宿舍小區作為壽陽縣老舊小區的典型代表,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近年來,該小區基礎配套設施陳舊落后,附屬設施嚴重缺失,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壽陽縣住建局房產物業股相關負責人孔令照介紹,農行宿舍小區的改造可謂全面細致。涵蓋屋面、女兒墻修繕及落水管更換,外墻保溫與粉刷,給水、污水、雨水及供熱管網改造,強弱電管線規整,圍墻修繕,增設非機動車棚并加裝充電設施,更換單元門,安裝太陽能路燈、監控設備、門禁系統和健身器材,以及地面硬化等多個方面。目前,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小區不僅告別了“老破小”的形象,煥發出新的生機,還大大降低了消防安全隱患風險,贏得了居民的一致認可。
為積極響應落實中央及省、市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壽陽縣于2020年正式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并將其列入重點工程和民生工程。自2021年實施改造項目以來,相關部門始終站在群眾立場統籌謀劃,遵循“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原則,聯合城區、社區及設計單位深入小區實地勘察,全面摸清小區現狀,廣泛傾聽居民訴求,重點解決了雨季屋面漏水、冬季室內溫度低、管道老化嚴重、出行道路坑洼不平、非機動車棚無充電設施配套等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
“壽陽縣2000年以前建成且符合改造范圍的城鎮老舊小區共有42個,分兩批實施改造。”孔令照介紹,第一批改造涉及13個老舊小區及2條外部街巷,總投資1030.27萬元,涵蓋18棟住宅樓、535戶居民,總建筑面積約5.45萬平方米。第一批改造項目已于2023年12月順利竣工驗收。第二批改造項目包括29個老舊小區及7條外部街巷,計劃總投資約15353萬元,涉及62棟住宅樓、2123戶居民,總建筑面積約19.11萬平方米。第二批改造項目已于2024年8月17日開工建設,改造內容更為豐富。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進度的90%,計劃于2025年12月31日前竣工。
隨著老舊小區改造的持續推進,這份改到群眾“心窩”里的藍圖還將不斷更新。壽陽縣將繼續為群眾創造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改造出更多高品質的生活新場景,打造出更多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樣板,讓一個個老舊小區重煥生機,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不斷升級,繪就出一幅幅幸福美好的民生新畫卷。
(張凱鵬)
策劃:路麗華
統籌:張凱鵬
攝影:曹偉 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