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3
靈石幸福小院 記者 程婧 攝
增進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指出,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抓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強化“一老一小”等重點民生保障服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連日來,我市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領會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紛紛表示,要真抓實干、擔當作為,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民生領域,扎實推進各項民生保障工作,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7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時指出,“轉型發展必須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要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強化‘一老一小’等重點民生保障服務,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進文表示,將以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為指引,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以省、市政府民生實事為抓手,新建改造10個社區養老工程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20個標準化社區食堂、3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擴容升級基本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深化兒童福利和權益保障,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健全困難群體關愛幫扶機制,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全面提升服務治理效能,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我市將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繼續在民生保障領域持續發力、精準施策,讓“夕陽”更暖、“朝陽”更艷,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一兵表示,將高效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攻堅行動,提供政策講解、崗位推薦、就業見習等“1131”就業幫扶;有效助力地方特色勞務品牌發展,打造集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創業扶持于一體的全鏈條就業創業體系;加強重點企業服務力度,聚焦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產業發展需求,以地方特色產業吸納就業;強化困難人員兜底幫扶,放寬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發放社保補貼等形式,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兜底援助幫扶,以充分就業筑牢社會穩定基石。
循著方向、篤定前行。“我市衛健系統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錨定‘健康晉中提成色、奮勇爭先創一流’目標,在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創優服務、普惠民生等方面持續發力。”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市計生協常務副會長張小斌表示,高水平打造醫改“晉中樣板”,推動縣域醫改由“重治病”向“重防病”“防未病”跨越,結合實際探索更多醫改模式,將縣域住院人次占比、基層診療量占比等重點指標提升5%以上。高標準建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高水平醫院建設,全市力爭新增2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推動急診急救“五大中心”縣縣全覆蓋;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率提高1至3個百分點。高質量筑牢全周期健康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從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細化生育支持措施,探索托育服務發展路徑,在榆次區、太谷區、介休市開展社區嵌入式托育試點服務,落實好國家育兒補貼制度,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實現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縣縣全覆蓋,開展老年營養改善、心理健康、癡呆防治、聽力改善四個老年健康促進行動。高效能推進健康影響評價工作,將健康理念融入各項政策,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組建市級專家庫,形成統一規范的評價流程,提升科學決策和健康治理能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把全會為晉中擘畫的宏偉藍圖在教育系統變為美好現實。”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鄧繼杰表示,要奮力打造區域教育高地,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以市統籌”“市縣結合”的管理體制,完成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兩個創建”的硬任務,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多樣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軟實力,支持特教學校和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條件改善,持續規范引導民辦教育發展,讓人民群眾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要奮力打造區域教育高地,鞏固深化“雙減”工作。“減”負擔,加強校內作業減負,認真落實課后服務“五個嚴禁”要求;“足”課程,嚴格按照課表要求,開全開足心理健康、體育鍛煉、社團活動等課程;“強”思政,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守好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陣地;“嚴”培訓,全面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非學科類違規培訓,大力推進監管平臺使用,讓“雙減”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百姓。要奮力打造區域教育高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發揮大學城、職教港“雙輪驅動”作用,打好“大學牌”,推動市校協同創新發展,落實科教興市戰略,以健全教育評價機制牽引育人方式變革,用好“一庫兩院五中心”,讓老百姓家門口的教育不斷擴優提質,努力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記者 王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