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1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請大家隨我進入展覽館”,講解員付瑞橦向大家逐一介紹著前言展板、英烈照片墻等版圖資料。在仔細觀展后,大家深入了解了白刃格斗英雄連的輝煌事跡,觸景生情,紛紛沉浸在對那場戰斗的回顧之中。
1940年8月18日晚,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和第三八六旅參謀長周希漢到石拐鎮第一二九師指揮所受領具體戰斗任務,為切斷正太路運輸大動脈,打破敵人的“囚籠政策”,第二十五團編入左翼縱隊,由周希漢參謀長指揮,在第一階段中分別攻占馬首、上湖、和尚足等車站,破擊壽陽至段廷段鐵路。
8月20日晚8時,百團大戰正式打響,各營連按照既定方案對正太線發起全線攻擊。在一營攻擊馬首車站時,盤踞在冀家垴的日軍由登木小隊長率50余人,從第二十五團和新十旅的戰斗分界線中間偷偷繞過龍化山,利用“青紗帳”隱蔽接近大落坡村,意圖偷襲第二十五團指揮部。拂曉,日軍潛行至大落坡村東南側,八連炊事員張生旺從溝底挑水剛上到村口,發現高粱地里有敵人運動,便飛快向連隊報告,此時我哨兵亦鳴槍示警。在指導員的帶領下,戰士們個個像猛虎一樣沖上去,與敵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格斗。
一時間,沖殺聲和刺刀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震撼著大地。戰士們刺刀拼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菜刀砍。
六班一個戰士被刺中腹部,仍英勇頑強,死死抱住一個日軍,用牙齒咬斷其咽喉,最后與敵同歸于盡。小戰士張臘生機智勇敢,對準日軍肚子猛刺一刀,敵人慘叫一聲倒在血泊中。他迅速轉過身來協同班長和另一個日軍拼刺,日軍前后都顧不了,又吃了張臘生一刺刀。日軍被八連無所畏懼的氣勢嚇到,狼狽竄逃。八連勇士們緊追在后,格斗隨之轉到高粱地。八連二排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勇猛頑強,與敵拼殺。勇士們端著寒光閃閃的刺刀,接連刺殺了七八名日軍。刺刀被日軍們的血染紅了,連長任尚琮令三排掩護,自己率一排從翼側向敵猛沖下來。敵人慌亂潰逃,一排、二排趁勢猛追,斃敵數人,并擊傷登木小隊長。
打掃戰場時,團炊事員張喜碰到受傷裝死的登木,上去繳槍時,登木突然向張喜開槍。腿部受傷的張喜忍痛猛撲過去,一手抓住登木的手槍,一手用手榴彈朝登木頭上猛砸,結果了他的性命。司務長牛顯躍在買菜回來的路上發現一個日軍躲在土洞里,便機警地爬到洞上。他趁日軍伸出頭來東張西望時猛跳下來,用兩只鐵鉗似的大手卡住日軍的脖子,日軍掙扎了幾下就斷氣了,就這樣巧奪了一支槍。
這場反偷襲戰,先后經歷一個多小時,白刃格斗近半小時,共擊斃日軍隊長以下40余名,繳獲輕機槍兩挺、步槍48支、手槍1支,還有敵人的鋼盔、罐頭、餅干等若干。八連在此次白刃格斗中,英勇殺敵,負傷和犧牲共30余人。
戰后,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授予八連“英勇頑強”榮譽錦旗一面。1940年11月,八路軍總部授予八連“白刃格斗英雄連”榮譽稱號。張萬清、牛顯躍、李金標、張臘生等同志榮獲“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硝煙雖已消散,但英雄的事跡仍在大落坡村口耳相傳、生生不息。講解員付瑞橦感慨道:“鐵心跟黨、敢打硬仗、誓死殺敵”的白刃格斗精神鐫刻在每一位戰士的心中,那把“英雄刺刀”仍然銳利生輝。
記者 王愛媛 通訊員 郭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