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1
調試煤機
初秋時節,萬物并秀,行走在廣袤的壽川大地上,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愈發具象。
八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高質量發展壽陽行”視聽媒體主題采風活動在壽陽縣舉行,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的記者深入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西洛鎮段廷村瀟河岸邊、山西晉蕎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西奧泰科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實地感受壽陽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兩天時間,媒體記者傾聽拔節之音、感受澎湃動能。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正在鄉村蓬勃發展,一批批優質項目正在加速開工推進,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奏響了向上、向新、向好的最強音,開啟了壽陽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
“飛地”經濟新賽道 鍛造產業新高地
機械臂精準揮舞完成鋼筋加工,智慧梁場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控生產全流程,美宜佳智能分揀系統以每6秒一件的速度高效運作……8月29日,記者在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看到,作為全省首個“飛地經濟”示范區,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2022年8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加速推進、太晉一體化發展全面實施的歷史機遇下,晉中市堅定有序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做大做強,支持壽陽縣創建了全省首個“飛地經濟”示范區——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壽陽縣立足國、省、市戰略,將平頭融合發展區列為引領全縣發展的“三件大事”之首,納入“三區一基地”和百億級園區轉型發展規劃。近三年來,平頭融合發展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成為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迅猛的區域,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完成20億元,稅收突破2億元,完成了從“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蛻變,“智慧賦能、服務三城、飛地融合、五業并舉”的發展思路在這里得到充分實踐。目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數字服務、現代農業、康養文旅”五大板塊協同發力,全面做好“轉型發展求變、鄉村振興求變、文旅融合求變”三篇文章。
山西數字化交通產業園由山西交控集團旗下路橋集團投資建設,規劃占地2800畝,總投資32億元。一期993畝已基本建成,包括4座高標庫、綜合服務樓、智慧鋼材數字化加工基地和智慧梁場等現代化設施。
數字經濟的崛起,深刻重構了產業形態。在鋼材數字化加工基地,二車間的隧道拱架生產線實現“無人化”作業,投產后一年加工5萬多噸鋼材,相當于太舊高速改擴建項目鋼構件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相鄰的智慧梁場,通過“智慧梁場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設備控制、過程監控的全流程數字化,所有設備通過物聯網集成,虛擬與現實同步運作。
梁場負責人徐玉棟表示:“這里用的鋼筋構件全是加工基地生產的,質量過硬不說,還省下了不少運輸費。”這種“隔墻供應”的模式,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也讓壽陽與太原的產業集群實現了深度融合,提升了產業競爭力。
“臨汾、運城、大同等地的266家門店的貨品都從這里發出,中心30余名員工,95%來自周邊農村。”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負責人陳輝介紹說,2024年1月,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正式落地平頭融合發展區,其智能分揀系統僅需6至8秒即可完成一次物流分揀動作。目前,該中心正全力打造輻射“太原—晉中—陽泉”的物流集散中心,構建高效物流網絡。
隨著“飛地經濟”模式在這里持續創新實踐,智算中心、龍棲通航園等“未來產業”正在加速布局,一個充滿活力的產業新高地正在山西中部崛起。(閆淑娟)
西洛鎮段廷村瀟河岸邊:
瀟河岸邊水波漾 文旅融合譜新篇
進鄉村,看發展。抬頭是“畫”、入目是“景”,穿行于壽陽大地,一幅詩意田園畫卷呈現眼前。
金秋時節,段廷村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光。稻田里,稻香蟹肥;青草地上,帳篷支起;文藝舞臺上,歌舞飛揚;燒烤架上,香氣陣陣……這個曾經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村莊,如今正以“水稻 + 文旅”的創新模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踏歌前行。
“看這稻穗多飽滿,收獲的長粒香大米是純天然的,吃著健康又放心。螃蟹也很肥,到中秋節前后,螃蟹定然是膏滿黃肥。”8月28日,段廷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站在段廷村稻蟹示范園,隨手提起一只二兩重的河蟹,臉上洋溢著自豪。
“這些‘稻田衛士’不僅能吃掉害蟲雜草,其排泄物還能肥田,促進水稻生長;而水稻又為螃蟹的生長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條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隨后,趙繼斌算起生態賬,通過“稻養蟹、蟹養稻、稻蟹共生”的稻蟹共養模式,能最大限度發揮土地的空間利用效益,實現“一水兩用、一畝雙收”,形成綠色循環的生態種養模式。
2021年,段廷村黨支部緊跟該縣農康旅融合發展方略,在“倍增”上動腦筋、在“產業”上做文章,從最初20畝試驗田到如今機械化作業的示范園,從單一稻米種植到“稻蟹共生”的立體生態模式,小村莊玩出了“大農業”。
鄉村建設美在“顏值”,更美在產業發展。
“趁著假期,我們專程從太原來到段廷村,體驗這里原生態的鄉村美景,古樸又有詩意,可以露營、燒烤、戲水,孩子非常喜歡這里。”游客呂琦在帳篷里聽著音樂,帳篷外,她的丈夫在河邊垂釣、孩子在淺水處玩耍……一幕美好的人間煙火景象。
這片曾布滿荒草的河灘,如今已成為省城周邊炙手可熱的“一小時出游圈”目的地。
“每逢節假日,我們燒烤部落的客流量基本處于爆滿狀態,整體運營情況十分良好。特別是暑假期間,顧客需要提前預約才有露營位置。”瀟河岸邊燒烤部落的負責人面帶微笑,自信滿滿地說道。
近年來,西洛鎮依托瀟河岸邊燒烤部落知名度,乘勢而上,打造瀟河岸邊系列活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段廷村在原有活動基礎上進行提升改造,增加了“又見儺舞”民俗表演、稻田音樂節等現代旅游體驗項目,著力構建農文旅多元優質產品供給體系,促進文旅消費升級迭代,全力打造旅游經濟“爆點”,讓產業更興旺、農村更和美、農民更富裕。
夕陽西下,瀟河泛起金波。河畔的“鄉村大舞臺”上,村民們正排練新編排的歌舞;農家樂中,游客們品嘗著剛出鍋的蟹田米飯……
這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瀟河岸邊徐徐展開。(武玲芳)
山西晉蕎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助力繪藍圖 振興路上米飄香
秋色絢爛大地,豐收喜悅人間。8月28日,走進壽陽縣工業園區內的山西晉蕎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蕎米業),媒體記者真切感受到了這家省級龍頭企業蓬勃發展的強勁脈搏,以及其在鄉村振興征程中書寫的壯麗篇章。
廠區門口,一輛輛滿載雜糧的貨車整裝待發;生產車間里,國際先進的物理壓榨全自動化食用油生產線正奏響科技賦能的交響曲;黨建活動室內,黨員們圍坐討論新季度“黨員示范崗”的創建方案……晉蕎米業正以項目為筆、黨建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新時代答卷。
“您看,這些脫皮后的亞麻仁經過破壁技術處理,營養吸收率能提升40%!”在產品展廳里,山西晉蕎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晉彪捧起一把淺黃色的顆粒向記者介紹道。
展示臺上,從傳統雜糧、小米、雜糧面到紫蘇油α-亞麻酸口服液、亞麻低聚肽等30余種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見證著企業從原料供應向科技引領的跨越。
2006年,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谷子脫粒機,讓農民告別彎腰勞作。近年來,該公司還自創了燕麥米破壁技術,在有效保留營養的同時,解決了長期以來燕麥米由于外殼堅硬、不易脫皮且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的難題。
這種“吃干榨凈”的智慧,貫穿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2015年,該公司與中北大學合作的亞麻增效產業集成創新研究與示范項目,堪稱企業轉型的“點金術”。“過去論斤賣的原料,現在按克計價。”趙晉彪算起經濟賬,“產品附加值提升了幾十倍。”
2017年,“精制紫蘇油”摘得山西省首屆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桂冠……目前,該企業已成為省內首家高端食用油生產企業。
企業不僅在科技創新上成果豐碩,黨建引領也成效顯著。
2014年,中共山西晉蕎米業有限公司聯合支部委員會成立后,企業將黨建考核與生產指標深度掛鉤,讓黨徽在生產線、種植基地里閃閃發光。
夜幕降臨,企業電商直播間依舊燈火通明。主播琪琪正對著鏡頭展示新包裝的山西黃小米:“小米黃,黃金湯,山西的小米口感軟糯,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愛吃……”屏幕上不斷跳動的訂單,見證著這個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的活力。
“我們的目標是努力打造‘健康糧油’優質品牌。”趙晉彪的話語充滿信心。從1998年占地23畝的小作坊,到如今集種植、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集團;從單一小米加工,到擁有100余種產品的產業矩陣;從傳統銷售模式,到“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體系……晉蕎米業的蛻變,正是壽陽縣以項目突破帶動高質量發展、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科技與自然共舞,紅色基因與綠色發展交融,共同譜寫著新時代“三農”工作的壯美篇章。(武玲芳)
山西奧泰科工貿集團有限公司:
數智賦能添活力 企業發展勢頭旺
項目建設“熱潮涌”,產業發展“勢如虹”。8月28日,走進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占地109畝的現代化智能工廠格外引人注目。這里便是山西奧泰科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奧泰集團”)大型智能煤機制造項目二期基地。
走進基地車間,一臺臺已完工的巨大掘進機、采煤機靜靜矗立。修理區里,工程師們全神貫注,手中的工具在設備間穿梭,為每一臺煤機設備“把脈問診”;鉚焊區內,數控機床閃爍著藍光,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發出輕微而有節奏的嗡嗡聲;錨桿鋼流水線上,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設備,鋼材在機械的帶動下有序前行……
集團總經理蘆江站在車間里,指著正在調試的新下線智能掘錨機,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與驕傲。他介紹道:“從2022年開始,我們制造的掘錨機就實現了智能化。過去,掘錨機需要工作人員在設備上操作;如今,新研發的掘錨機已實現無人操作,遠程遙控即可。”
從1989年創立時的鄉鎮小廠,到如今擁有10余個分支機構、年營收超3億元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奧泰人用三十余載光陰,在三晉大地上書寫了一部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奮進史詩。
山西奧泰集團的轉型升級之路,離不開創新驅動。其控股的陽煤集團壽陽新元機械有限公司,一方面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能源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與北京易聯科技等煤機公司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產品升級。通過這些舉措,成功構建起涵蓋全鏈條的創新體系。
沿著山西奧泰集團的產業版圖望去,一條覆蓋“研發-制造-檢修-服務”的全產業鏈清晰可見。
太原技術研發中心如同智慧的大腦,為集團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壽陽基地則專注于大型智能煤機制造,是集團的核心生產陣地;旗下勞務公司如同人才的輸送管道,為集團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吊裝運輸隊保障設備能夠直達煤礦井口,確保客戶生產的高效進行,讓整個產業鏈運轉得更加順暢。
在集團榮譽墻上,“山西省誠信單位”“山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山西省首屆百家信用示范企業”等數十塊獎牌熠熠生輝,見證著山西奧泰集團的輝煌成就。
蘆江感慨地說:“企業發展的紅利必須回饋社會。”多年來,山西奧泰集團在鄉村振興、捐資助學等領域累計捐款、捐物1200余萬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和諧發展、共創共贏”的企業價值觀。
在轉型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山西奧泰集團正如基地車間里鐫刻的標語所言——“以‘智’賦能 引領帶動全市智能化建設工作”。接下來,該集團將以新質生產力為筆,不斷書寫屬于民營企業的精彩篇章,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奮勇前行。(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