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日報時間:2025-08-28
長治市潞城區(qū)王莊村百畝全生物降解滲水地膜穴播谷子(傲霜谷)現(xiàn)場。
講述人
山西農業(yè)大學(省農科院) 李瑞珍
以前去村里,總能看到路旁的電線上掛著破損的地膜,隨風飄啊飄。對農民和莊稼地來說,這些“白色污染”簡直是個甩不掉的噩夢——埋土里爛不了,想撿也撿不干凈,每年翻地播種,碎膜片都在,還愛纏在農機上,特別煩人。
更糟心的是,以前的地膜30天左右就開始裂開碎掉。莊稼苗還沒長起來呢,地膜一破,雜草就瘋長,跟苗搶水搶肥,嚴重拉低產量。農民沒辦法,只能一遍遍除草,噴各種除草劑,結果又造成二次污染……
用地膜能增產,本是好事,可農民對它真是又愛又恨。
怎么能讓地膜完全降解,更耐用、更薄,還不給農民增加負擔?面對這個看似很矛盾、很割裂的目標,從2018年開始,我們團隊決定在原來滲水地膜的基礎上,研發(fā)全生物降解滲水地膜,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在實驗室里,我們一點點調試配方,在車間生產地膜,然后再到田里試驗,如此循環(huán)往復,失敗是家常便飯,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從0.01毫米到0.008、0.007、0.006毫米,目前我們研發(fā)的地膜是國內最薄的,而且各項指標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直角撕裂、拉伸負荷等關鍵指標,從不達國標到遠超國標,耐厚期從30天、60天一路突破到200天;一年內就能自然降解95%以上,不用費勁回收,土壤里的微生物就能把它們“吃”得干干凈凈!
現(xiàn)在,農民用新地膜,每畝能省40%成本,而且雜草根本長不起來,不用打除草劑、殺蟲藥,綠色又安全。新地膜在抑雜草的同時還保水、防霜,讓旱地莊稼也能穩(wěn)產高產。前不久,使用了我們新地膜的山陰縣合盛堡鄉(xiāng)東雙山村百畝冬小麥,經專家組測產,每畝達2.3萬穴,畝產超千斤。更讓人興奮的是,同一塊地第二天就復播種上了谷子,雁門關外首次實現(xiàn)“一年兩熟”!
2021年,科技部成立特派團,2022年由我擔任團長,帶領全國100多位專家,在山西、陜西、河北等8個省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技術研發(fā)與推廣。截至2024年底,已推廣40萬畝,幫農民增收4億元!這張薄薄的地膜,讓土地煥發(fā)了新的生產力,也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