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26
轉型發展話亮點
開欄語
7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時再次強調,要保持定力,堅定有序推進轉型發展,重點要抓好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適度多元發展。這不僅飽含對山西發展的深切關懷,為山西發展提出重大要求和奮斗目標,也為晉中發展錨定了新航向。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中央及省委戰略部署,全力推進“156”戰略舉措,既見證了傳統產業的創新變革,也目睹了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從工業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到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再到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晉中在轉型發展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連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市委五屆十次全會部署,以實際行動回應時代號召,在轉型發展的浪潮中積極探索、奮勇前行。
為全面展現晉中在轉型發展中的生動實踐與創新成果,本報今起特開設“轉型發展話亮點”欄目。記者將深入基層一線,與廣大生產建設者們傾心交流,挖掘那些在轉型發展中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典型事跡,記錄晉中在各領域的亮點成就,展現晉中堅定有序推進轉型發展的決心與信心,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晉中新篇章。
鋼構車間奏起“智能交響”
講述人
山西東日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 武文帥
如果有人問,現在在鋼結構車間干活是啥感覺?那我得跟您好好嘮一嘮。以前咱車間里,鐵錘敲得叮當響,焊工師傅蹲在鋼板前,焊花濺得滿身都是,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還得擔心焊縫不勻、焊渣太多。遇上復雜構件,光調整焊接角度就得耗半天,要是下料尺寸差了毫厘,整塊鋼板都可能廢了,純粹是“靠力氣吃飯、憑經驗把控”的苦差事。
自從公司打造了晉中首家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平臺的自動化切割及焊接工作站,搞起智能制造,這車間里的光景徹底變了。就說那4臺智能焊接機器人,前不久剛更新了系統,裝上了“火眼金睛”——視覺掃描和電弧跟蹤系統,焊槍一伸,沿著規劃好的路徑走,焊出來的縫平得跟鏡面似的,基本沒什么焊渣。以前4個焊工一天干的活,現在1個操作工盯著4臺機器人就行,成本降了不少,關鍵是質量穩了,再也不用反復檢查補焊。
生產線那頭更讓人稀罕,3萬瓦的激光切割機跟巧手裁縫似的。技術部把排版圖發過去,它對著母材,自己就能下料、打孔、坡口,連除銹打標都能一并搞定,誤差還不到0.05毫米,比頭發絲還細!以前人工切割一塊鋼板得半天,現在快多了,效率提了80%,材料也省了40%,再也不會因為下料不準浪費鋼材。
這些設備都連著咱的數字孿生平臺,技術部提前把參數輸進去,設備一開機就照著最優方案干。更方便的是,不管是加工了多少件、用了多長時間,數據都實時匯總到平臺上,掏出手機點開小程序就能看,生產進度、設備狀態一目了然,管理起來省心多了。
現在車間里,再也不是滿屋焊煙、滿身汗水的模樣。從“鐵錘+手工焊”到“人機協同”,咱用“智能裝備+數字平臺”,把訂單、生產、質量、物流全流程都管了起來。現在一年能產100萬平方米金屬壓型板、200萬平方米復合板,還有2萬多噸高精度鋼構件,真正實現了從 “制造” 到 “智造” 的精彩躍遷。
本報記者 郝宇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