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25
鞭炮齊鳴、獅舞龍騰,陽光明媚、書香四溢……日前,有600余年歷史的祁縣東觀村永興書院復建重啟,來自北京、太原等地的程氏后人代表和祁縣社會各界共計50余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意義非凡的時刻。
永興書院歷史源遠流長。它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程氏先祖始建于原永興莊(宋代,東觀村村名改為永興莊,元代后期更名東管都,清代更名東觀鎮),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新的永興書院在永興大街路南建成二進院(今東大街南七號),規模進一步擴大。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書院更名為永興學堂。1913年,時任永興學堂掌教、東觀村村長的程翰男先生,即寶元秀才,將其改名為東觀初級學堂,并由私立捐為村辦,讓文脈在鄉鄰共享中延續。2023年,永興書院開工復建,2024年建成完工。600多年來,東觀永興書院歷經變遷,從講學論道的書院,逐漸演變為書聲朗朗的學堂,直至今日完成復建重啟。
復建的永興書院主體建筑為兩層小樓,建筑面積共計240平方米。書院一層為程氏傳統文化展,展出了北宋二程(程頤、程顥)理學的相關內容,包括二程經典名言如“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等,以及程子家訓、二程典故選萃。最后一個板塊“二程遺風綿延”,詳細展示了二程思想在東觀村經過始祖程思讓先生及后世族人的傳承發展。書院二層為圖書閱覽室,目前已接受圖書捐贈1500余冊,社科、人文、藝術等各類書籍琳瑯滿目,排列井然有序。墻上懸掛的修譜照片,記錄了從2016年修譜到去年頒譜大會的部分歷程。
據了解,東觀村從宋代起就是程氏族人聚居之地,永興堂為程氏家族的堂號。從2016年起程氏族人開始修訂家譜。編纂工作耗時整整八年(2016年至2024年),其內容溯源至商末周初時期的開姓始祖程伯符,歷史脈絡清晰綿長。目前,已正式出版的家譜共五卷,總字數約310萬字,規模頗為宏大。此次永興書院復建重啟,是程氏族人在東觀鎮鎮黨委、鎮政府和東觀村“兩委”支持下,在修訂家譜、傳承家族文化的基礎上守護傳統文脈的生動實踐。未來,書院將熱忱邀請書畫愛好者、學界同仁、鄉鄰親友等常來該書院或揮毫潑墨、或品茗論道、或研學交流,讓永興書院真正成為傳統文化的“活態課堂”,讓文脈在互動中代代相傳,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 路麗華
通訊員 許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