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21
侯美蓉
近日,晉中作家張中偉歷經19年,飽蘸心血汗水的紀實章回小說《梁奔前》面世。這是一部厚重的平遙縣抗日戰爭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寫到抗戰勝利,生動真實地反映了抗戰英烈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為了搜集、搶救第一手歷史資料,張中偉多次走訪梁奔前的出生地平遙縣襄垣村,生活工作過的宋家嶺、西崖窯、千莊、三岔口等村,以及梁奔前父親梁元茂的出生地羅鳴后村。為豐富故事情節,作者在寫梁奔前的同時,又將平遙抗戰時期涌現出的趙力之、謝子和、郭振山、康青云、武伯健、焦桂英等20多位英雄人物和事件寫入書中。
該書分44章、15萬字,據了解,張中偉從2005年開始搜集資料,到2024年6月脫稿,前后長達19個春秋。書中20多位抗日英雄的光輝形象浮現在眼前,讓讀者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志士豐富的感情世界、人生經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梁奔前,1925年4月出生于襄垣村,父親梁元茂畢業于山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是一位思想先進的愛國知識分子。梁奔前從小就聽父親講岳飛抗金、文天祥絕不降元的故事。她上學時,學校里不僅有朗朗書聲,還有抗日救亡的怒吼聲,誓死不當亡國奴的種子播撒在她幼小的心靈里。
1938年正月十四,日寇進攻平遙縣城,地處鐵路、公路沿線的襄垣村幾乎成了“空殼”,村民們紛紛扶老攜幼外出逃難。4月,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梁家是抗日地下交通站,平遙縣區干部和地下工作者經常到梁元茂家收取情報。每當家里來了人,梁奔前總是主動到大門口或街上站崗放哨,密切觀察著外面的動靜。
平遙三區區委書記郭振山,在抗日根據地全力推動石雷生產的同時,經常裝扮成走街串巷的賣貨郎,以做生意為掩護,隨時開展敵后工作。他用質樸通俗的詩歌《石雷歌》《當貨郎》等反映了1941年秋抗日根據地的真實寫照:“身背包裹手搖鼓,走村穿鄉叫賣聲。鼓響喚醒眾兄弟,百貨換來魚水情。白地撒下革命種,夜靜叩門細談心。書記扮成貨郎漢,鄉親掩護買賣人。”
1944年6月,活躍在太岳區境內的八路軍洪趙支隊長張成寬,是湖北黃安人,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人介紹和梁奔前結為革命伴侶。婚后不到兩月,張成寬接到上級指示,便跨上戰馬奔馳在通往太岳區沁源方向的大道上了。不久,張成寬率領洪趙支隊1000余人奔赴抗日前線,在臨汾的青浮戰役中不幸壯烈犧牲。消息傳到平遙千莊時,梁奔前痛哭不已。她本是滿懷期待著勝利的喜訊,想再次聆聽丈夫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講述他在延安時聽毛主席的報告,講述他對《論持久戰》的新見解。然而,這些卻化為泡影,怎能不讓她悲痛欲絕?
1945年2月的春節,天寒地凍,西風呼嘯,平遙千莊的三岔口村,槍聲、哭喊聲響成一片,群眾往后山轉移。時任抗日縣政府交通局秘書、身懷六甲的梁奔前視死如歸,面對山野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在這氣壯山河、震撼太岳之巔的呼聲中,梁奔前壯烈犧牲。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來臨之際,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傳承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全民族愛國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