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15
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女性從未缺席。她們以柔韌之軀扛起家國重任,用堅定信仰書寫無畏傳奇。梁奔前,便是這萬千巾幗英雄中的一員。
梁奔前原名競一,平遙縣襄垣鄉襄垣村人。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英烈。梁奔前出身于一個教師家庭,幼時活潑好動,性格倔強、聰慧、善學。父親梁元茂,省立師范畢業后在縣內執教,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在她父親的影響下,梁奔前從小便關心時局。1932年,梁奔前入本村小學,勤奮好學,成績優秀。1936年,考入縣第二高小。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入東北三省,全國人民響應黨的號召,掀起抗日救亡活動,梁奔前在校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宣傳隊,與進步同學走出校門張貼標語,集隊上街頭游行,以喚起“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七七”事變后,她抗日救亡的決心更加堅定,日本侵略軍的“掃蕩”禍及襄垣村,梁奔前帶著抗日書籍,隨鄉親們到山區的宋家嶺村躲避,找機會給群眾宣講抗日救國道理,揭露日本侵略軍的侵略罪行。
1938年4月,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梁奔前家成為縣、區干部與她父親傳遞情報、布置任務的聯絡點,她常常幫助父親站崗放哨。一天傍晚,她正在門外放哨,抗日干部朱指南一行二人下山執行任務到她家,被敵人跟蹤,梁奔前機智地將二人及時藏匿起來。
1941年7月的一天,梁奔前的父親清早起來一出街門,突然被日偽警察抓住。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梁奔前急中生智,迅速將父親近日帶回家還未隱藏的抗日書報藏在身上,假裝解手藏在廁所腳踏板下,致敵人在搜查中一無所獲,使父親脫險。面對敵人的殘暴行徑,梁奔前滿腔怒火,提出要上抗日前線,參加八路軍,打鬼子。為了達到父親提出的條件,她堅持每天在自己家大場院一口氣跑二十多圈,使其父不得不送她到斜坡根據地,被分配到抗日教師訓練班。
1942年春,梁奔前從抗日教師訓練班結業后,到西崖窖、千莊、仁義等抗日根據地擔任小學教員。她按照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自編教材,灌輸學生新思想,講游擊隊打鬼子的事跡,傳授抗日救國道理。她還經常帶領學生們到群眾中宣傳,組織孩子們站崗放哨、查路條,安排一些機智的孩子到敵人據點附近的親戚家為游擊隊探察情報。秋后,她擔任區婦女會會長,組織民校,讀書識字,唱抗日歌曲,講光明前景,發動婦女交公糧、做軍鞋,動員數十名青壯年參戰,并與群眾一起制造石雷。1944年冬,梁奔前被黨組織調到縣交通局做機密工作。
1945年2月14日(農歷大年初一),日本侵略軍襲擊抗日縣政府駐地三岔口村,殘酷拷打無辜群眾。梁奔前挺身而出,大聲喝道:“要八路軍我就是,要八路軍我知道,不準殘害無辜老百姓!”日本侵略軍信以為真,日軍隊長立即親自審訊,要她說出平遙共產黨和八路軍的情況。面對兇惡的日本侵略者,梁奔前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她從容地說:“你們失敗命運已定,中國人民不允許你們再欺壓,今天你可以逞兇,明天就要受中國人民審判,你們今天可以殺死我,但要我出賣共產黨員永遠辦不到。”日本侵略軍惱羞成怒,把她推進火中,梁奔前高喊:“你們只能把我燒死,中華兒女是殺不絕的,共產黨是燒不盡的!”日本隨軍翻譯渡邊龜二郎甚為感動,以“有事調查”為由請求中止死刑。當晚,渡邊以“暫時放棄信仰,只圖脫身”相勸。梁奔前答道:“無論如何不能說共產主義錯誤,哪怕是一時胡說!”日本軍官見翻譯“勸導”無效,數九寒天將梁奔前的衣服扒光,捆在屋頂上“凍冰”一夜。渡邊龜二郎夜間偷用稻草覆蓋,使其得以度過寒夜。2月16日,趁日本侵略軍又脅迫其喊話引誘群眾回村,梁奔前趁勢站在高處,向山后群眾高喊:“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萬歲!”喊聲剛落,即被日本侵略軍用刀劈死。梁奔前為中國的抗日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年僅19歲。
1957年12月15日,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訪日時,日本翻譯渡邊給代表團一封信,講出梁奔前犧牲前同日本侵略軍作堅強不屈斗爭的事跡。1964年,平遙縣委、縣政府為烈士勒石銘碑,重新安葬。1981年,平遙縣委、縣政府責成平遙縣民政局籌建梁奔前烈士陵園,由當時千莊公社負責具體施工。1982年10月10日,重新安葬烈士遺骨,建成陵園,勒石銘碑。2022年,平遙縣對梁奔前烈士陵園烈士紀念設施進行修繕維護。
如今,梁奔前烈士陵園的石碑靜靜矗立,見證著歲月變遷,也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她的精神,歷經風雨而愈發厚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傳承紅色基因,為國家的繁榮與民族的尊嚴奮勇前行。英雄從未遠去,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民族的記憶深處。
記者 張子珂 通訊員 張彥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