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15
第七屆山西文博會期間,晉中展區將向公眾展出多件館藏古籍影印本,讓游客可以用最直觀的感受,沉浸式體驗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華文化的寶庫中,古籍是重要的瑰寶,國家二級圖書館祁縣圖書館作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擁有古籍圖書54196冊,這一部部珍品如星辰般閃耀,串聯起千年文化的脈絡。從南宋朱熹的考據到金元元好問的詩文,從明代文徵明的雅趣到清代李光坡的禮學,祁縣圖書館的這些古籍,不僅是紙張與文字的組合,更是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見證。它們跨越千年,從歷史深處走來,在祁縣這片土地上沉淀、生長,最終匯聚成我們今日可見的文化星河。
《昌黎先生集考異》六冊十卷,南宋朱熹撰,宋紹定二年(1229年)張洽池州刻本,現收藏于祁縣圖書館。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屬孤本。《昌黎先生集考異》收錄了韓愈的賦、古詩、碑志、雜文、表狀。該書是朱熹在其晚年對韓愈詩文集各種版本系統性校勘和注釋的著作。《昌黎先生集考異》2007年收錄于《中華再造善本》,2008年收錄于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該書的再版不僅有極高的歷史、古典文學和古籍版本學研究價值,更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遺山先生文集》是由金末元初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詩歌文集,全書收錄詩歌1280首、文章二十六卷,包含記序、碑銘等文體。祁縣圖書館所藏此書為法式善、張穆、何遵先遞藏本。通書有張穆朱筆批校、浮簽,為道光十三年張穆校刻元遺山集之底本。卷十一有祁縣對蒙軒主人何紹庭墨筆眉批。該書系統保存了金元易代時期的人物與事件史料,是金元文學研究的重要文獻,文集既展現了作者的“文化重建”思想,也因其詳實的史事記載具有補證金史的學術價值。
《皋軒文編》十卷,清李光坡撰,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李鍾份刻本。卷十為詩歌匯集,雖僅寥寥數十首,但皆步韓愈后塵,文辭、風格、意境可觀。祁縣圖書館所藏《皋軒文編》屬孤本,清紀曉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此書評價極高。本書是研究清代著名禮學家李光坡生平學行的重要文獻。
《甫田集》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文徵明撰寫的詩文別集,收錄其詩作十五卷、文章二十卷,并附有其子文嘉撰寫的“行略”一卷。內容涵蓋題跋、墓志銘、書序等多類文體,是研究明代文學風格與文人創作實踐的重要文獻?。明刻本《甫田集》現存于祁縣圖書館,2012年該書入選第三批山西省珍貴古籍名錄。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