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15
“原來漢服的袖子有這么多講究。”“作揖時要彎腰到什么程度才合適?”8月10日上午,在孟母文化研學基地聯合太谷區婦聯共同舉辦的“孟母文化研薪火,公益研學潤童心”公益研學活動現場,孩子們穿著傳統漢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穿著規范與作揖等禮儀,一個個問題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好奇。這場活動原計劃招募30名8至12歲的兒童,因報名火爆擴招至80名,讓他們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彰顯了基地的社會責任擔當。
開營儀式上,基地導師熱情致辭,為孩子們解讀活動的意義,強調這是一次深入了解孟母文化、觸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機會。孩子們齊聚一堂,眼神里閃爍著對未知的期待,一場文化探索之旅就此啟程。
文化傳承需要鮮活體驗。境教環節中,孩子們走進各主題場館,在看、聽、學中感受文化溫度。怡萱園里感知母教智慧,播下“孝親敬長”種子;明德園通過歷代經典家訓故事與實物,生動詮釋了“孝親、勤儉、誠信”的意義;工匠精神館中感知匠人干一行愛一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農耕文化館了解農業的變遷史;紅色山西館聆聽家鄉山西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巨大犧牲和貢獻。
拜孔禮上,那一聲鑼響,是對千年文脈的喚醒;躬身行禮時,是與先賢智慧的隔空對話;額頭那一點朱砂,不僅是“開天眼”的儀式,更暗喻著對知識的渴求與明辨是非的期許;陣陣鼓聲里,既有對未來的憧憬,也暗含著“學海無涯需奮進”的鞭策。學生們在一招一式中觸摸到中華禮儀的溫度,在莊重氛圍里體會到“尊師重道”的傳承,更在儀式的浸潤中明白:文化的血脈,正通過這樣的方式,從古老的過去流向蓬勃的未來,而自己便是這傳承鏈條中鮮活的一環。
該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公益研學活動,是一場文化與童心的美好相遇。未來,孟母文化研學基地將繼續堅守“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的初心,讓更多孩子在文化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記者 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