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13
8月11日,記者從榆社縣獲悉,該縣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指引,深挖山區資源稟賦,以肉牛產業為突破口,創新推出“政府+銀行+企業+保險+農戶”五位一體發展模式,推動全縣養殖產業由“散養戶自給自足”向“全產業鏈增值”躍升。截至目前,全縣養殖場圈舍面積達18萬平方米,年產值突破3.5億元,帶動養殖農戶戶均年增收近3萬元。
榆社縣構建“縣指揮、鄉專班、村公司”立體發展架構,形成“縣有示范園、鄉有養殖區、村有合作社”的立體發展格局,筑牢產業發展根基。出臺《榆社縣肉牛增量提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規?;B殖、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路徑,建立“規劃引領+項目驅動”的實施機制。累計投入8000萬元建成25個標準化示范基地,落地3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35個。針對養殖環節的難點堵點,建立“整改—驗收—銷號”閉環管理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判解決。累計獎補養殖場(戶)1917戶,兌現產業紓困、見犢補母、貸款貼息、糧改飼補貼等資金超3700萬元,以“真金白銀”的投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肉牛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該縣積極引進牧樂嘉畜牧科技公司等3家行業龍頭企業,整合要素資源,構建起“選育—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實現產業價值的深度挖掘。通過創新“村企合作”“托管代養”“公司+基地+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高效整合企業資本、技術、市場與農戶勞動力、場地資源,形成發展共同體,實現資本、技術、勞動力高效融合。支持牧樂嘉畜牧科技公司建成省內領先的西門塔爾能繁母牛胚胎移植實驗室,胚胎移植成功率達50%以上,技術水平穩居全國前列。通過良種改良,全縣肉牛品質顯著提升,出欄肉牛市場溢價率達20%以上,從源頭增強產業競爭力。挖掘本地17萬畝玉米秸稈資源,推行秸稈與優質飼草混貯模式,實施每畝20元深翻補貼,優先保障本地養殖戶使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同時,推廣《養殖場青貯飼料生產技術導則》等標準化技術,指導養殖戶采用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飼糧配制技術,降低飼草料成本12%以上,實現資源高效利用。通過深化與山西農業大學“產學研用”融合,創建“三診三改”服務體系,實現疫病防控率100%,犢牛成活率提升至92%以上,養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針對山區養殖戶“缺資金、怕風險”的核心痛點,榆社縣聯合金融機構創新推出系列金融產品,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體系。保險公司開發1.7萬元/頭的專項保險,覆蓋死亡風險與價格波動風險,實現“農戶輕資產參與、拎包養殖”,大幅降低入行門檻,吸引1917戶農戶參與養殖,形成“金融活水潤產業、農戶增收有保障”的良性循環。
在產業鏈延伸環節,榆社縣推出“青貯貸”專項產品,對建設硬化永久型青貯設施的養殖場按體積給予定額補貼,規模養殖場憑飼草采購票據獲得相應比例補貼。今年計劃投入1.4億元實施肉牛提質、屠宰加工、牧草水培等項目。通過一系列舉措,構建起育種、養殖、加工、流通緊密銜接的綠色產業鏈體系,產業整體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記者 閆淑娟 通訊員 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