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08
在平遙古城厚重的城墻下,一場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正悄然鋪展。這座擁有54萬戶籍人口的大縣,今年以困難群眾最急切的期盼為發力點,在做好兜底保障方面下功夫,全力推進低保擴圍增效,為萬余低收入人口織密基本生活保障網。
作為典型的農業縣,平遙農村人口占比高、人均耕地有限、農業附加值偏低,困難群體基數龐大。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帶來流動人口增長的同時,也為社會救助工作增添了新的挑戰。對此,平遙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持續發力,通過主動排查、上門解讀政策,對救助對象進行動態調整。
如何確保救助政策精準惠及最需要的人群?平遙縣低保中心以“主動發現、精準救助”為行動指南,走出辦公室,深入街巷阡陌。
平遙縣低保中心主任帶隊,將腳步邁向問題集中、信訪多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以及黨組織力量薄弱的行政村。在鄉間小路上,業務骨干們采取 “四不兩直”方式,深入鄉村一線。他們一戶戶叩門,對現有低保、特困對象的家庭成員構成、實際收入、剛性支出及生活狀況展開“拉網式”“戶戶過”的細致復核,一筆筆記錄下真實的民生賬本。
救助對象是否續保?低保金標準是否需要調整?新申請對象是否符合條件?如何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人口及時納入監測平臺?……
依據詳實的入戶情況和集體討論意見,平遙縣、鄉兩級迅速進行動態調整。這一過程不僅嚴格規范了審核確認程序,更通過細致入微的政策解釋工作,讓退出保障的群眾心服口服,切實起到了“檢查一村,規范一鄉”的示范效應。
在筑牢基本保障網的探索中,平遙縣低保中心為推進全縣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別是在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方面和困難群眾救助督導方面,創出了可借鑒復制的好經驗。
面對基層力量薄弱的現狀,平遙縣于2018年底率先破冰。平遙縣低保中心深入研究政策,結合縣情起草申請報告,經多部門協同及縣領導簽批,成功落地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選定令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組建了一支32人的專業隊伍(大專以上學歷,部分持國家社工證),按服務對象規模科學配置人員(400戶以下1人,400-800戶2人,800戶以上3人),有效補強了基層經辦能力。六年來,該項目已然推動社會救助邁入“應保盡保、動態管理”規范化軌道,實現了政府效能與社會力量成長的“雙向賦能”。
督導機制是守護救助權利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平遙縣低保中心,一個特別的機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與督導室”,如同困難群眾權利的堅實后盾。中心配套制定“督導辦法”,對群眾反映且符合條件但鄉鎮未及時受理的個案,發出“一級督導通知書”,要求鄉鎮迅速以“最有利于困難群眾”原則辦理;對超30日未初審的,發出“二級督導通知書”,對不作為、慢作為導致不良后果的責任人移交處理。截至目前,精準發出的5份一級督導書,已推動5戶困難家庭及時納入低保,解了燃眉之急。
漫漫征途,只為群眾綻笑顏。平遙縣的低保“擴圍增效”工程,正以扎實的行動、創新的機制和飽含溫度的服務,將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精準送達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群眾手中。在千年古城的默默見證下,一份關乎基本民生的溫暖答卷,正在晉中大地用心書寫,為新時代的幸福圖景夯筑起最堅實的根基。
記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