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08
在歲月長河靜靜流淌的當下,和平的陽光溫柔灑落,我們悠然享受著這份寧靜。然而,當我們回首歷史,總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丁思林便是其中一位。
丁思林,1913年生于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丁家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輕時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那漫漫征途中,歷經無數艱難險阻,他始終堅定信念。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丁思林隨八路軍開赴山西,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一營營長,歷經娘子關、神頭嶺、長樂村、響堂鋪等著名戰斗,英勇殺敵,戰績卓著。
1938年9月,丁思林任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新一團團長。1939年2月,丁思林率部參加冀南反“掃蕩”作戰,會同兄弟部隊激戰香城固,取得了全殲日軍一個步兵中隊、燒毀九輛汽車的勝利。同年7月,日軍第一軍糾集其所有主力第二十、第三十五、第一〇八、第一〇九4個師團和獨立混成第四旅團,在華北方面軍直轄第十、第三十五師團的配合下,進行“晉東(一號)作戰”,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第二次“九路圍攻”,企圖消滅八路軍主力。丁思林率新一團奉命轉戰太谷、榆社、武鄉三縣,堅守走馬嶺,破擊白晉路,冒雨夜襲黃卦,馳赴武西設伏故城東,完成阻敵滯敵任務。在黃卦戰斗中,八路軍以犧牲4人的代價,殲滅守敵32人,繳獲槍支、密碼發報機、照相機等軍用器材200多件及大量彈藥。
此后,丁思林率部受命撤回榆社地區。7月5日,日軍第一〇九師團3000多人經南關、子洪口、來遠等三路侵犯榆社。6日,丁思林率團與敵在榆社云簇鎮激戰兩天。8日,千余敵人突襲榆社西周村,新一團陷入重圍。丁思林指揮部隊果敢突圍,不幸被機槍子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26歲。
榆社、武鄉、遼縣、襄垣、黎城等縣的抗日團體及廣大群眾,在榆社郝北鎮召開隆重追悼會,悼念丁思林等為粉碎敵人第二次“九路圍攻”英勇獻身的烈士。
1939年11月16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撰寫的《悼丁思林同志》一文,向各界人士介紹了烈士的事跡和生平。
2014年9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丁思林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如今,丁思林等英雄們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輝,他們的事跡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
記者 王愛媛 通訊員 郭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