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07
曹海欣
小時候的夏天,隨大人到地里干活,在草叢中一鉆,常粘一身薔苗。薔苗,又稱蒼耳。那時,奶奶從地里回來,滿臉通紅的臉上滴著汗珠,蒼耳粘在頭發上、衣袖上、褲腿上到處都是,我一顆一顆摘下來,放在花瓶里,倒上水,等它開花結果。
更為滑稽的是,我把蒼耳一顆一顆粘在家里養的小狗身上,粘到它的鼻子上、眉毛上、尾巴上,有時它覺得癢了,便用前爪使勁洗臉,滑稽可愛的樣子更喜歡它了。有時又把蒼耳揣在口袋里,去了學校,把多余的蒼耳一顆顆粘在前面大丫的麻花辮上還樂此不疲。下課后,在同學的指指點點中她哭著告了老師。班主任老師訓了我一頓,讓我一粒粒摘下來,粘在自己衣服上,然后,又用教鞭輕輕問候了我的屁股。
詩經有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詩經中的卷耳,就是蒼耳。蒼耳,被一位妻子寄托了濃濃的思念之情,邊采蒼耳邊想念遠行的丈夫:我采啊采啊采卷耳,采了半天都沒裝滿斜口筐;我心里一直在懷念著那個人啊,不采了,干脆把筐放到大路旁吧。
蒼耳子在大詩人李白筆下也有表述,他在去找城北的老朋友范居士吃酒的途中,粘連一身的蒼耳子: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為蒼耳欺。走到城壕邊迷了路,在這荒山野地,連老馬都不識路了。不管多么珍貴的翠云裘衣,由著這些討厭的蒼耳子欺負吧,我還是趕緊去找老伙計喝酒去。
蒼耳的種子有點像狼牙棒,渾身是刺兒。這使我想起八六版《西游記》黃眉怪使用過的狼牙棒。深秋,這“狼牙棒”招搖在秋風里,只要人路過,挨著了,便會粘在衣褲上,搭個順風車,和人一起到處游走。有的中途落下來,掉在泥土里,來年春天,便會萌發出一葉新綠。有的呢,會跟到家里去,被發現后,一粒粒摘下來,扔到院子里。
后來我才知道,蒼耳渾身都是寶,它那像刺猬一樣的身子能祛風、散寒、除濕。記得小時候每至入冬,我腳上的凍瘡開始發作,痛癢難耐。母親用野地里采來的帶有蒼耳子的棵子,連同經了霜的老茄子棵兒一起熬水,將患了凍瘡的手腳放在湯盆里浸泡,連泡大半個月就好了。看來,蒼耳的作用可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