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06
在昔陽縣的街巷深處,一座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靜靜矗立——崇教寺。近年來,隨著系統性文物保護工程的推進,這座融合多朝代建筑特色的佛教遺存再次走進公眾視野,其深厚的歷史淵源與科學的保護實踐引發關注。
崇教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北宋時期,之后的元、明、清各代不斷修繕,是縣域內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作為昔陽縣縣城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建筑群,崇教寺的文物價值體現在多元遺存的完整性上。寺院占地面積55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分布前殿、大殿及東西配殿,整體布局嚴謹,盡顯北方古建筑的莊重氣勢。建筑梁架結構既保留了早期建筑的古樸特征,又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技術創新,被古建筑專家稱為“晉東地區木構建筑演變的活標本”。
“崇教寺是咱們昔陽縣最早公布的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四座殿組成,分別是前殿、大殿、東配殿和西配殿。從外觀看是一組建筑,因為四個殿的梁架、斗拱和屋頂連為一體,從天空看是回字形院落,中間是天井式院落。這種結構在南方的民居建筑中偶有發現,但是在宗教建筑中,這是獨一無二的。”昔陽縣文物所所長王殿梁說。
由于年代久遠,崇教寺長期面臨自然侵蝕與人為影響的雙重挑戰。為守護這份珍貴遺產,昔陽縣啟動系統性保護工程,對崇教寺展開整體修繕,組織專業團隊對風化剝落的墻體進行分層填補加固,對承重梁柱逐一檢測,通過木構件局部修補加固等方式化解隱患。此外,工程還將同步完善消防、安防系統,整治周邊環境,為文物建筑構建“立體保護網”。
近年來,昔陽縣文物部門秉持“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對整個寺院進行保護修繕,修補風化墻體、加固梁柱結構、修復受損構件。通過設立保護標識、安排專人值守等方式,筑牢文物安全防線。隨著保護工程的不斷推進,這座古剎正以嶄新的姿態承載起連接歷史與未來的使命,讓地域文明在守護中生生不息。
記者 王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