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05
那些在時光里淬煉的匠心,總藏著最動人的堅守——或許是非遺名錄里代代相傳的古老技藝,或許是市井巷陌中手藝人守護的傳統手藝。它們曾在歲月流轉中面臨現實的考驗:工坊運轉的資金壓力、技藝創新的成本顧慮、對接市場的渠道壁壘,讓這些承載著記憶的手藝常常步履維艱。
近年來,我市稅務部門聚焦非遺傳承和老手藝發展需求,摸排梳理經營特點和涉稅需求,打出“政策精準滴灌+服務主動靠前”“組合拳”,在推動政策落地的同時,著力破解發展難題,讓每一份匠心都能輕裝上陣,既守得住根脈,又接得住時代,持續煥發新活力。
后土廟、祆神樓、琉璃牌坊、洪山瓷窯……介休市人文積淀深厚、文化遺產豐富,聞名全國的文物遺存不勝枚舉,111項非遺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燦爛的文化。為進一步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介休市稅務局結合非遺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入企宣傳稅費優惠政策、輔導納稅辦稅流程,助力匠人辦企,守護非遺傳承。
琉璃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劉開寶從起初只生產單一的琉璃瓦起步,逐步發展創立介休市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主動擔負起了對介休琉璃燒制技藝的挖掘傳承保護義務。在傳統非遺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中,企業搶抓發展機遇,創新將傳統琉璃形象制作成冰箱貼,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剛開始創辦公司時有點擔心,尤其是作為一個手藝人,對經營開店、申報納稅等業務了解得不多。”劉開寶說,在公司創建及發展過程中,稅務部門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遇到發票、申報、優惠政策等問題,通過電話或微信就能得到幫助。“近兩年,我們享受到‘六稅兩費’稅費優惠2萬余元,在琉璃制作方面更有信心了。”
介休洪山陶瓷的歷史由來已久,洪山村有一處古窯遺址,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洪山瓷的傳承與發展也面臨著挑戰。設備更新改造、產品研發創新及人才培養、市場推廣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近年來,稅務部門持續推出“六稅兩費”、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大大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問題。
“稅務部門經常性開展專題培訓,不僅‘手把手’輔導我們操作,還利用征納互動平臺、微信群等線上渠道宣傳推送優惠政策。去年,我們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就有20余萬元。利用這筆資金,企業不斷研發創新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了。”山西安益洪山陶瓷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說。
為助力洪山香料非遺的傳承和發展,介休市稅務局組織業務骨干深入企業調研,詳細了解洪山香生產工藝及銷售情況,為企業量身定制稅費優惠政策,面對面進行解讀,確保企業應享盡享。同時,及時解決企業在辦稅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生產經營節省時間成本,為洪山香產業發展注入動力。
“稅費優惠政策賦予我們研發創新的底氣,經過多年發展,產品運用于茶館、咖啡館、中醫館,進行針對性創新和融合。目前,線香、盤香、竹簽香、柏木香等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發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合香“全料香”的第十代傳承人郭建美說,自恒瑞制香廠運營以來,累計享受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稅費優惠近4萬元。
如果說非遺技藝是需要精心守護的文化瑰寶,那么老手藝則是扎根生活的市井技藝,雖形態有別,卻同載匠心。我市稅務部門既以政策助力非遺破解傳承難題,也用服務幫助老手藝打通發展梗阻,讓兩類技藝都能在新時代延續生機。
在壽陽縣的街巷之間,白建民豆腐干的醇厚、南燕竹豬頭肉的濃郁、壽陽茶食的甜潤,早已不止是味蕾的饋贈,更成為了一方水土的鮮活注腳。這些承載著鄉愁的特色美食,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助力下,也在時代浪潮中邁開新步。
走進山西省壽陽縣健民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豆香四溢,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工人們正精心分揀著色澤誘人的豆腐干。作為壽陽豆腐干產業的代表性企業,白建民豆腐干傳承五代、技藝精湛,但也曾一度面臨發展瓶頸。“之前總在‘小打小鬧’上做文章,想擴大規模、提升品質,資金鏈就繃得緊緊的。”白建民感慨道。
壽陽縣稅務局了解需求后主動送政策上門,詳細解讀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免征增值稅、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政策,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有了‘真金白銀’,我們立刻投入到設備升級和新品研發上,產能和品質都上了一個大臺階。”白建民指著嶄新的生產設備興奮地介紹。
在南燕竹鎮,“郭記”豬頭肉憑借其獨特的秘制配方和軟糯口感,早已是當地人心中難以割舍的家鄉味道。為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助力縣級特色食品產業專業鎮建設,切實將稅費政策惠及企業,壽陽縣稅務局組建了“特色產業稅宣青年隊”,將“稅問我答流動課堂”搬到了郭記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青年稅務干部結合特色鹵肉行業特點,把中小微經營主體的稅費優惠政策以及電子稅務局具體操作流程送到納稅人手上。同時,還現場征詢收集意見建議,并對財務人員提出的涉稅疑問進行耐心解答。如今,“郭記”豬頭肉不僅穩占了本地市場,更通過電商平臺香飄北京、上海等城市,銷售額節節攀升。
壽陽茶食,這一融合了古老茶道文化與面點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制作工藝復雜,對原料和生產環境要求嚴苛。傳統手工制作效率低、成本高,制約著這一文化瑰寶的產業化發展。壽陽茶食代表性傳承人張師傅對此深有體會:“守住老手藝不易,讓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更難。”
針對非遺茶點產業面臨的困境,壽陽縣稅務部門組建了“非遺助企服務隊”,針對其研發投入高、人工成本占比大的特點,精準輔導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費扣減等政策,幫助企業及時享受稅費紅利。
“我們引進了部分現代化設備輔助關鍵環節,同時堅守核心手工技藝,開發了符合現代人口味的低糖、養生系列新品,市場反響非常好。”張師傅表示,稅收政策的精準護航,讓壽陽茶食這朵非遺之花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綻放,產業之路越走越寬廣。
記者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