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04
當轉型的號角在城市上空嘹亮吹響,開發區這片承載著突破與希望的熱土,早已整裝待發。?
這里,沒有按部就班的等待,只有敢闖敢試的突破;沒有墨守成規的停滯,只有破舊立新的前行。今年以來,全市各開發區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機遇,以創新為筆,實干為墨,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抓實抓細招商引資、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等各項工作,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勾勒出轉型發展的生動畫卷。
“碳” 索綠色未來
破局轉型新境
踏進介休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的脈搏正跳動出 “綠色” 韻律:焦爐煙氣通過層層技術關卡變身高值LNG和氫能,難解廢鹽經科技點化重獲工業新生,微藻則以驚人效率“吞噬”著工業尾氣中的碳。以“碳路先鋒 智鏈融合 域境開新”為戰略目標,這里正全力構筑一個技術領先、鏈條閉環、效益多元的現代產業生態圈。
介休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綠色發展作為核心支撐,累計投入7.07億元,精準投向37個環保節能項目。從安泰集團濃鹽水實現“滴水歸零”,到高爐煤氣脫硫除塵達成“去污存凈”,一個個項目如同“綠色基石”,筑牢綠色化、節能化、高效化的發展根基。
傳統焦化產業加速蛻變,昌盛180萬噸、茂勝216萬噸焦爐技改項目投運,推動焦化產業向大型化、清潔化、高效化轉型。焦爐煤氣資源化利用鏈條持續延伸,瑞鑫60000Nm3/h焦爐煤氣“碳減排制LNG聯產氫能”項目穩步推進,工業尾氣逐步轉化為高價值綠色能源。分布式光伏成為園區重要能源補充,新泰鋼鐵、汾西礦業廠房屋頂的23.42兆瓦光伏“鎧甲”,年發電2700萬度,形成“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發展模式;余熱發電成績顯著,茂勝、宏安、昌盛等干熄焦余熱利用項目年發電量達12億千瓦時,綠色動能取代粗放用能。
在全球探索“雙碳”路徑之際,介休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邁出開創性步伐。作為一家專注于藻類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創新型企業,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創了國內微藻減碳行業的先河,為山西焦化、鋼鐵、電力、化工行業碳減排走出了一條新路。自2022年6月一期示范項目正式投產以來,年產藻片30多萬盒,年產值300萬元,年減排二氧化碳1000噸,不僅實現了二氧化碳高效減排,還可通過固碳、固氮養殖,實現工業廢氣碳中和、碳減排。
目前,該項目二期正在規劃,配套建設立體光伏農業大棚、以藻水為核心的活性藻水肥,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產生熱能,實現氣、土、水、藻、光、熱、肥系統綜合利用。
鏈條多元延伸
賽道梯次煥新
在過往的刻板印象里,靈石縣的產業版圖總帶著濃重的 “黑”—— 礦井深處的烏金翻滾,運煤卡車的轟鳴不息……挖煤、煉焦、運煤,似乎就是產業循環的全部注腳。如今,作為項目建設的主陣地、轉型發展的主戰場,靈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手握 “轉型” 這把刻刀,立足煤炭資源稟賦,錨定新型工業化方向,積極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路徑,逐步雕刻出綠色、智能、高效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生態肌理,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下,園區煤化工產業已形成“規模與質量并重、速度與效益齊增”的良好態勢,通過產業升級推動焦化產業規模化整合,形成811萬噸總產能的產業集群。其中,聚源煤化300萬噸/年項目成為我市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長的轉型標桿。園區以四大焦化企業為鏈主,從“煤”到“焦”再到“精細化工品”,從單一資源輸出到多元產品矩陣,構建“煤、焦、化、電、氣”一體化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出LNG、硫酸、液氨、純氫等產品,實現了煤炭資源的“吃干榨盡”。
面對工業固廢難題,開發區主動謀劃,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湖南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利用該公司專有超低熱值固廢脫碳技術,實現煤矸石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既解決“固廢圍城”問題,又產出綠色建材等產品,推動資源消耗型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同時,持續推動焦化項目配套余熱發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項目等一系列節能減碳配套措施,構建一體化環保管控體系,倒逼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升級。
“鏈式”轉型,如何“轉”出高效率?靈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錨定“鏈條化延伸”核心路徑,圍繞煤化工產業“破繭升級”,構建起縱向延伸、橫向耦合的產業生態。目前,煤制乙二醇、氫能源等項目相繼落地,一條閉環循環的“煤、焦、化”產業鏈已然成型;瞄準新能源材料與精細化工等高附加值領域,宏源富康45萬噸煤焦油精深加工等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可生產針狀焦、氫能等高端產品,推動產業鏈條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從單一資源開發到多元鏈條延伸,從傳統生產模式到智能綠色制造,靈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正以鏈條化延伸激活創新動能,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不斷邁向縱深。
招商靶向發力
服務迭代升級
產業發展熱火朝天、工業項目加速落地、服務保障及時跟進……盛夏時節,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處處是繁忙的生產場面。近年來,園區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走上了既“新”又好的路子。
今年以來,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制造業等主導產業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取得豐碩成果。依托省級瑪鋼專業鎮建設,積極尋求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大灣區及局部產業轉型區域的契合度,推動重點區域融合發展,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大力招引優質項目。2025年,積極赴深圳、廣州、南京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最大限度尋求項目方與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作契合點。截至目前,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9個,總投資約3.4億元。
項目引進只是起點,如何讓這些項目快速扎根、順利成長,考驗著園區的服務能力。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注重以優質服務為項目保駕護航,通過 “軟硬皆施” 打造近悅遠來的投資福地。堅持對滿足承諾制辦理條件的工業項目推行“全承諾、零審批”模式,2025年上半年共辦理立項備案23件,其中實行承諾制的項目比例達100%。
在基礎設施優化完善方面,積極協調區政府、交通部門推進路網建設。目前,胡村瑪鋼鑄造園區鑄造北路建設工程767米已建成通車,園區道路主框架已完善,給排水等市政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同時,協調市、區供電公司協助北郭村企業辦理高壓線路遷移手續,目前已完成實地考察并提出具體遷移方案。
當項目站穩腳跟、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質的躍升,成為推動園區經濟向更高層級邁進的關鍵。園區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后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梯次培育機制,推動科技政策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今年以來,已協助昌鑫鑄造、天雨消防、華海建材、碩志科技、金谷天安5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為企業成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晉中,除了介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 “綠色轉型”、靈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 “破黑立新”、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 “軟硬兼修”,其他開發區也正以各自的獨特智慧,書寫著轉型的精彩篇章——
和順經濟技術開發區精準繪制重點產業鏈發展路線圖,在“短鏈”延長、“斷鏈”連通、“細鏈”增粗、“無鏈”培育上重點發力,全面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效益和整體競爭力;
平遙經濟技術開發區編制《平遙經濟技術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平遙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空間布局優化為主線,積極實施“一區三園”戰略;
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強化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 10 項區域評價(估)成果運用,變企業付費為政府買單,有效解決企業評估評審手續多、耗時長、費用高的難題;
……
這些開發區各展所長、各亮絕活,如同無數條溪流匯聚成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浪潮,在轉型之路上奔騰不息。
記者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