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7-30
王家山村干凈整潔的村容 資料圖
炎炎夏日,走進昔陽縣李家莊鄉王家山村,可以看到干凈整潔的入村水泥路、整齊劃一的小二樓、四方互通的村間道路連接著錯落有致的民居。傍晚時分,微風輕拂,村民們圍坐在村廣場相聚聊天……呈現出一幅村美、景美、笑容美的秀美鄉村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王家山村的華麗蝶變,并非個例,而是昔陽縣干部駐村幫扶推行“三三四”工作法結出的豐碩成果。近年來,昔陽縣圍繞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為民辦事服務等重點任務狠抓落實,探索推行“三三四”工作法,即“三方嚴管、三級包聯、四個抓實”。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進一步推動駐村幫扶工作取得新進展和顯著成效,讓越來越多的鄉村像王家山村一樣,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走進昔陽縣的鄉村,處處能感受到“三方嚴管”帶來的嚴謹與高效。
“村里這幾年變化很大,這都離不開干部駐村幫扶單位的持續幫扶,更要感謝駐村幫扶的同志們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 王家山村村民王保軍深情地說。
每月,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都會召開工作例會。鄉鎮干部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圍坐在一起,交流工作進展、分享經驗做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確保駐村幫扶工作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同時,堅持“誰派出誰管理”原則,派出單位主要領導不定期到幫扶村圍繞干部脫產駐村、履職盡責、工作成效和群眾認可度等進行督導調研,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困難,形成“一人駐村、全員幫扶”格局。
駐村隊員們用實際行動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他們通過入農戶院內拉家常、坐在炕頭問冷暖、田間地頭為農忙等行動,拉近了隊員與村民之間心和心的距離。日夜堅守的他們,不僅改變了鄉村的面貌,也成為村民們的貼心人。在傾情幫扶的路上,幫扶隊員成了村民眼中的“全能戰士”,老百姓有啥不好處理解決的問題,幫扶隊員們都積極主動幫助處理。
近年來,昔陽縣對標村情戶情、幫扶政策、職責任務、幫扶工作、幫扶成效“五個清”要求,推行三級包聯制度。
縣級領導干部包鄉(鎮、社區)、聯系示范村。每名縣級領導干部包聯1個鄉(鎮、社區),延伸包聯2個示范村(300戶以上)。他們深入包聯鄉鎮,到村入戶,聚焦幫扶政策和幫扶措施落實、群眾收入增加、群眾滿意度提升、問題整改、干部履職情況等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現場辦公。
鄉鎮干部包村、聯系戶。黨政正職帶頭包重點難點村、聯系“三類戶”,轄區內所有村確定1名包村干部。結合“入戶走訪暖心工程”專項行動,他們到村推進工作開展,走訪所包聯脫貧戶、監測對象等,及時掌握并匯報專項行動工作進度,確保入戶走訪工作扎實開展。
統籌駐村工作隊、包村干部、到村工作大學生、村“兩委”成員、幫扶單位班子成員和網格員6支隊伍,實現所有農戶全覆蓋。以家庭為單位,對常住在村的農戶入戶走訪,對不常住農戶通過電話或微信訪問,并在走訪過程中建立走訪臺賬。
在提升干部能力方面,昔陽縣還組織該縣第一書記參加領頭雁培訓及昔陽縣“兩山培訓營”。“訓練營”里,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的講座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表示:“溫教授的講座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路,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專題式輔導、開放式研討、現場實操互動等形式,幫助該縣駐村干部啟思路、拓視野、強本領、提素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新思維,推動駐村幫扶工作再上臺階。
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調項目資金,做好“土特產”文章,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守住村集體經濟防“返薄”底線。通過資金投入、產業扶持、勞務輸轉、消費幫扶等形式,助力幫扶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增收等方面取得較大進步,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昔陽縣“三三四”工作法的成功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在未來的征程中,昔陽縣將繼續深化這一工作法,不斷探索創新,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舉措,繪就更加絢麗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