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8
7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轉型發展必須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
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大局,就業穩則人心安,就業穩則信心足。今年以來,我市錨定“156”戰略舉措,通過挖潛崗位資源、落實就業政策、強化技能培訓等措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以就業之穩助力經濟之穩、社會之穩、民心之穩,托起百姓滿滿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精準滴灌穩重點 就業底盤強支撐
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至關重要,穩住了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
“在家門口的招聘會上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崗位,真的太好了!”7月23日,在壽陽縣文化公園舉辦的2025 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暨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對接專場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劉佳奕,順利對接壽陽縣婦幼保健中心,找到了自己心儀的見習崗位。本次招聘會現場設置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對接招聘專場和各類用工企業招聘專場兩個專區,讓人崗精準匹配。
就業的活力,更藏在創業的熱潮里。近日,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校史館內創新熱潮涌動,晉中市大學城校地融合創業項目推介會上,38家投資機構與46支青春創業團隊激情碰撞,政策、資金、高校資源在此集聚交匯。山西傳媒學院創業青年馬鶴鳴信心滿滿:“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的資金投入、高校的科研資源,讓我們對項目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些鮮活場景,只是我市為高校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創業橋梁的生動縮影。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為讓高校畢業生“就業有門、創業有路”,我市打出政策“組合拳”:對企業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的,給予培訓補貼、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資金支持;對實現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社保補貼支持;對有創業意愿的畢業生,給予創業培訓、擔保貸款、場地補貼、稅收減免等資金補貼。
同時,高頻次舉辦招聘活動、實施未就業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求職能力實訓營”持續發力,織密服務“保障網”。將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全部納入實名服務范圍,跟蹤服務直至“上岸”,對低保家庭、殘疾等困難未就業畢業生實施結對幫扶,確保就業服務“不斷線”。
匠心鍛鑄金名片 勞務品牌富路通
一個勞務品牌,就是一張亮閃閃的就業“金名片”、一把致富的“金鑰匙”。
在山西宏藝玻璃器皿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高溫熔爐映紅了“祁縣玻璃吹制工”們的臉龐,他們手持空心鐵管輕輕一吹,琥珀色的玻璃液如被施了魔法般,變成一只線條優雅的高腳杯。“入選首批市級特色勞務品牌,是對我們技藝最好的肯定!”該公司副總經理韓將自豪地說。
太谷區夕陽紅療養院內,“暖心陪護師”王寧細心為老人翻身、擦拭,笑容如暖陽。“現在每月工資穩穩當當,還能幫到這些長輩,心里更踏實。”“暖心陪護師”這一名片在勞務市場熠熠生輝,既解決了“一老一小一患”的民生難題,又為群眾開辟了增收新路徑。
“現在月收入有8000多元,生活大大改善了,有個穩定的工作就是好!”作為“榆社古建工匠”,榆社田家溝村村民常國峰用巧手修繕古建筑,也告別了他靠做木工零活收入微薄的日子。
品牌聚力,產業生金。從“平遙牛肉制作工”的歲月醇香,到“榆次東湖食醋制作師”的酸香飄遠;從“介休亣亣家政”的貼心服務,到“太行牽繡刺繡工”的指尖生花……我市在樹品牌、提質量、挖潛力上下功夫,評選出首批晉中市地方特色勞務品牌,覆蓋建筑、家政、食品等多領域。其中,“榆社古建工匠”更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成為晉中技能人才走出去的“金字招牌”。今年上半年,我市通過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創業扶持全鏈條服務,已助力3300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讓“一技在手,就業不愁”照進現實。
多維織密保障網 幸福根基更牢固
確保就業大局穩定,離不開政策“及時雨”、技能“加油站”和幫扶“暖心巢”的強力支撐。
就業路上,不落一人。在左權縣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澤城片區,畫板點綴于煙火村居。60名當地村民在寫生驛站從事前臺接待、客房保潔、財務管理、安保、餐廳后廚等工作,并享受失業、養老、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障。村民郝改風在驛站幫廚,每月收入2000元,可丈夫李建書突發胃癌讓日子瞬間繃緊。基層干部動態排查時發現了這一情況后,及時將他家納入監測戶。等李建書康復后,又為他協調安排了公益崗位。“雙份收入穩穩托住家底,心里真踏實!”李建書的話里滿是感激。
這份“踏實”的背后,是我市建立的“精準摸排、動態管理”機制。
我市將大齡失業人員、長期失業人員等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采取“大數據+鐵腳板”的方式,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原則建檔立庫,通過電話聯系、上門核實等渠道開展全面排查,同步宣傳幫扶政策、掌握就業情況;并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社保補貼、創業扶持等形式,多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端穩飯碗,讓他們的日子更有奔頭。
“老師,這個翻身動作我再練一遍!”近日,在左權縣永清社區的養老護理員培訓班里,學員們正專注提升實操技能。這是由永清社區主辦、昶安家政承辦的第五期中級工培訓班。為期一個月的技能培訓,讓50名居民掌握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實用技術,不僅為他們鋪就了前往北京、太原等地的就業通途,使他們能拿到5500至8500元的月薪,更全鏈條打通了“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就業路徑。
招聘活動不斷檔,崗位送到家門口。“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針對不同群體的求職需求,我市以“10+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招聘活動為抓手,深挖各類市場主體就業潛能,讓求職者與崗位“雙向奔赴”。
就業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在晉中這片熱土上,一個個就業故事正在書寫,一張張幸福笑臉正在綻放。我市正以更實的舉措、更優的服務、更大的力度,筑牢“萬家燈火”的幸福根基,書寫高質量充分就業答卷。
本報記者 李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