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8
今年暑期,晉中研學游持續火爆,熱度不減。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中,“旅游+教育”已經成為文旅產業的新業態,也是其新的增長點,學生喜歡,家長青睞,而到人文薈萃的晉中大地,更是成為眾多研學團隊的必然選項。
研學之旅:增強文化自信
近年來,晉中市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精美的歷史遺存、豐富的自然景觀,逐漸成為全國游學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2024年,隨著“怡然見晉中”城市文旅形象全方位塑造,各級相關部門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研學服務,“晉商故里”正以多元化的文旅品牌設計和沉浸式體驗,吸引青少年群體和各類研學游參與者紛至沓來。
以文化鑄魂,以文旅強市。深厚的文旅資源是晉中的“金字招牌”、魅力所在。“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探索晉中、尋脈晉中,是各地研學團隊尋求文化自信的一個支點。帶學子們沿著文化歷史的脈絡一路而行,塑造屬于自己的文化認知、文明視角,可以將文化自信深深耕種在年輕學子內心深處。“老家山西”研學文化交流公司負責人喬琰表示,在帶團研學中,深深愛上晉中這片厚土,自身也頗受滋養。“在晉中,我們能感受到祖先的脈動,更能追溯到民族文化的根源。”
晉商之脈:感悟文化傳承
晉中是晉商文化發源地,擁有眾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和晉商大院。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祁縣喬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這些標志性景點不僅是建筑藝術的典范,更承載著晉商誠信、開拓精神的深刻內涵。各種研學團隊正不斷豐富晉商文化的研學體驗。7月初,來自深圳的“蓉我說”研學團隊,借助“日昇昌票號”等金融遺產,開發了“票號密碼”等課程,學生現場即興表演話劇,化身“小掌柜”體驗古代賬房管理。“晉中以及山西文脈深厚,在這里可以找到我們的文明之根,每年回到晉中組織研學,更能讓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情誼。”“蓉我說”研學團隊創始人趙蓉表示。北京“行吧學吧”研學團隊多次組織晉中民俗文化研學五日游,目的是探訪古城歷史,領略晉商文化,學習晉商民俗技藝。其研學口號為:邂逅千年的時光,遇見“絕版”的歷史遺存。來自天津的研學團隊負責人表示:“我們與景點合作,把課程設置的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比如孩子們在祁縣喬家大院開展商業模擬游戲,從中理解了晉商誠信經營、開拓進取的精神內涵。”
尋脈晉中,古代民居建筑、雕塑等藝術不可不提,它們是晉中文旅資源的又一瑰寶。來自大同的攝影名家馬利平數次組團來晉中研學,他認為,晉中民居建造規制和建筑藝術更加精美大氣,更具歷史文化底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認知。如今,不僅青少年,還有許多成年人、文化學者也加入到研學隊伍中。
? 政策之力:賦能深度研學
在研學游熱潮之下,晉中市有關部門抓住機遇、創新模式,以“文旅+教育”賦能深度研學。2024年,晉中市教育部門聯合文旅部門,確定了山西農業大學黃河農耕文明博物館等39個候選單位為第四批“晉中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進一步擴大了晉中研學游的牽動效應。2025年,晉中市進一步推動商文旅融合,把研學游列入重要項目予以支持。
去年以來,來自省內外的研學團隊,與晉中研學基地進行深度合作,取得了眾多研學成果。有團隊與平遙古城開設“世界遺產守護者”項目,學生通過參與古城墻修繕調研,撰寫保護古城的論文。在自然生態與科學探索方面,依托太岳山、紅崖峽谷等自然資源,多個研學團隊推出地質科考、生態保護主題研學。榆次烏金山森林公園則以豐富的植物種類、多樣化的自然生態,引起研學團隊探索自然的濃厚興趣。
一些基地開始嘗試利用VR技術還原古代人文場景,增強歷史代入感。去年,祁縣劉家堡王維水墨小鎮以全新思維制作的“祁縣王維城市數字人”入選“山西文旅數字化應用創新案例”,讓靜態的名人文化、晉商文化等文化遺產生動呈現,開啟創造性傳承的有益嘗試。同年,該小鎮入選晉中市研學游學基地名錄,他們聯合周邊村落,推出各種主題研學路線,僅去年就接待研學學生1.3萬余名,促進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從古城墻下的歷史回響,到太行山間的紅色足跡,晉中正以“活態文化”與“生態課堂”重新定義研學旅行。這座千年之城,成為國人尤其是青少年觸摸文明脈動、感喟壯美山河、培養家國情懷的精神高地。隨著“怡然見晉中”城市文旅品牌的持續叫響,寶藏晉中定能綻放更加絢麗的光芒。
本報記者 李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