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7-25
夏日的陽光灑在我市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處處洋溢著生機和希望。村內,屋舍錯落有致;村道上,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談論著生活的點滴變化。
自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我市聚焦“聽民意辦實事”項目落實落地,以全市“六張網”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為抓手,聚焦責任落實、識別納入、信息數據、問題整改等關鍵環節,堅持責任鏈、網格鏈、信息鏈、問題鏈“四鏈融合”,及時解決問題、補齊短板弱項,不斷織密筑牢防返貧動態監測網絡。
監測、幫扶一起抓 守牢防返貧底線
“你看這些小雞,都是駐村工作隊剛給買的,再有幾個月就能產蛋了,一年的賣蛋收入能貼補不少家用。”在和順縣平松鄉合山村,裴富慶指著庭院中新建的雞舍,欣喜地對記者說道。
擰緊“責任鏈”,明確標準全面“查”。我市落實“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整合鄉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單位、網格員等幫扶力量,綜合考慮其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返貧致貧風險情況等,根據“五必到、六必查”要求,瞄準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基層干部堅持“誰排查、誰負責”原則,運用防返貧監測手機APP,通過“干部述、親友講、線上詢、進門看、聊天問”等方式,形成“清底+定人+明責+排查+研判+納入”全閉環排查機制。
全面推行防返貧監測幫扶申報政策和幫扶政策“明白紙”,明確“幫扶誰、幫什么、怎么幫、誰來幫”,做到戶戶送達、人人知曉。各縣(區、市)采取發放宣傳資料、大喇叭、微信、入戶宣傳等方式,張貼政策明白紙21萬余張,發放防返貧申報政策和幫扶政策宣傳資料25萬余份,以政策宣傳“零距離”提升群眾知曉率。
網格、信息雙驅動 讓數據更精準
構建“網格鏈”,嚴格程序規范“納”。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以農村常住人口為對象,我市將每個村劃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明確鄉村干部和駐村干部負責包保,綜合運用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輿情信訪研判四種方式,在原有程序的基礎上,增加承諾授權、民主公開和風險消除三個環節,全面規范監測對象認定程序,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對象,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做到應納盡納。
暢通“信息鏈”,精細數據賬實“清”。我市堅持村采集、鄉研判、縣審核,優化縣鄉兩級防止返貧監測信息員隊伍,村級建立信息數據會審制度和數據逐級審核錄入制度,確保“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建立數據共享機制,積極與應急管理、教育、水利、醫保、民政等單位對接,定期開展信息預警、數據共享、數據比對等工作。
問題、整改齊發力 打造幫扶“加強版”
在介休市龍鳳鎮,黨委書記王朝容正在包聯的監測戶宋麗卿家中走訪。宋麗卿今年51歲,因兒子癱瘓在床無勞動能力,母子倆現在依靠每月的低保金生活。
“針對他家的情況,我們積極幫助宋麗卿的兒子吳國樑申請城鄉低保殘疾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還在2021年、2022年幫助他兌現醫療救助資金1.9萬余元。”說起宋麗卿家中的情況,王朝容一清二楚,“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宋麗卿因照顧兒子無法外出務工的實際情況,積極幫助她增加家庭收入。”
聚焦“問題鏈”,靶向糾治精準“幫”。近年來,我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發展要求等進行分類指導、精準幫扶。對達到風險穩定消除條件的,及時進行風險消除標注,取消相應幫扶政策,保持定期跟蹤回訪;對風險沒有穩定消除的,持續進行有效幫扶,全市所有監測對象戶均享受幫扶措施3個以上,實現監測對象“一戶一策一責任人”加強版幫扶。
監測精準、幫扶有力、群眾安心,我市正以實干之舉,在守護民生幸福的征程上闊步邁進。
記者 王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