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5
晉劇《望海樓臺》成功入選第十九屆中國戲劇節展演劇目,本次入選是我市文化領域的一件盛事,將有力推動晉劇在傳統劇目轉化與創新的道路上邁上一個新臺階。
《望海樓臺》由傳統劇目《打神告廟》改編,融入更多時代元素,豐富了表演形式,改編讓傳統劇目與當代觀眾形成了情感共鳴。近年來,我市宣傳文化系統將時代主旋律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具的佳作。其中,晉劇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經典,受到廣泛關注,文藝界致力于改編、創作優秀劇本,筆耕不輟,優秀舞臺劇目不斷呈現。
晉劇誕生以來,從劇本內容到舞臺表現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早在清代,晉劇的形成、發展離不開晉商的支持,“商以戲繁榮,戲以商遠播”,商路幾乎成了中路梆子傳播的主要渠道。當下,互聯網平臺為戲劇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戲劇傳播帶來新的機遇,許多傳統劇目、技藝經互聯網傳播后,受到年輕一代的追捧。新國風思潮的興起,也為戲劇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新時代賦予晉劇藝術新的發展機遇,為晉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而晉劇若要獲得長足發展,需契合時代發展需求,更好地融入時代發展潮流。劇本就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劇本乃一劇之本,它決定了一出戲的質量,也決定了一個劇種的發展。晉劇以其程式化規范著稱,這些規范如同藝術框架,既賦予了晉劇獨特的魅力,也對創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創作視野,多描述社會生活的層次與變化,綜合運用晉劇藝術“唱念做打”表演技藝,尋找傳統與現代、寫實和寫意之間的平衡。生活有多精彩,戲劇就應該有多精彩,只要是健康和有益的,劇作家就應該放開視野,讓一些新的題材進入戲劇創作領域,自覺投身于新時代人民群眾偉大的創造實踐中,例如,表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劇目、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的“三農”劇目、塑造新時代勞動者的英模劇目等都應該成為劇作家抒寫時代精神、展現美好生活的內容。
廣大戲劇工作者、藝術團體應進一步增強使命感,激發創作熱情,唱出屬于晉中的“大主角”故事。
記者 張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