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3
八路軍石拐會議紀念館
昔陽革命英雄紀念碑
高地原烈士陵園
晉中,這片浸潤著革命熱血的土地,承載著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星羅棋布著眾多紅色文化景點,它們宛如歷史的豐碑,見證著往昔的崢嶸歲月。本版精選我市部分紅色文化景點,帶大家一同感受那些年的光輝印記。
榆次區
1.晉華工人運動舊址
晉華工人運動舊址(原晉華紡織廠,現晉華1919園區)1919年籌建,是山西省興辦最早、規模最大的機械紡織工廠。1926年7月,黨組織領導晉華紡織廠工人進行了山西工人運動史上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一次大罷工,建立了不朽的豐碑。
2.革命烈士紀念碑
榆次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迎賓街火車站站前公園內,碑體總高12米。1985年,當時的榆次市委、市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悼念為榆次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犧牲的數以千計的英雄烈士,決定興建革命烈士紀念碑。1986年7月19日,紀念碑正式對外開放。
平遙縣
梁奔前烈士墓及就義處舊址
1945年2月16日,梁奔前為保護文件和群眾壯烈犧牲,年僅19歲。如今,梁奔前烈士墓莊嚴肅穆,就義處留存著歷史的痕跡,人們在此緬懷這位英勇無畏的抗日女英雄,銘記她為革命事業奉獻一切的偉大精神。
介休市
張壁古堡抗日秘密交通線紀念地
張壁古堡抗日秘密交通線紀念地位于張壁村賈家巷清寧堂31號院,因此地臨近溝邊、又與地道相通,抗戰期間,作為黨的秘密交通站,多次掩護和轉運經過交通線的黨的干部和其他人員,是打不破、切不斷的“鋼鐵走廊”中的重要節點。
榆社縣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
位于榆社縣韓莊村的八路軍總部軍工修械所,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在太行山區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兵工廠,是黃崖洞兵工廠的前身,不僅為抗日戰爭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彈藥,而且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工人才。
昔陽縣
革命英雄紀念碑
昔陽革命英雄紀念碑位于昔陽縣城,是人民緬懷革命先烈的場所,意在緬懷先烈,激勵后人繼承和發揚先烈的革命精神,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壽陽縣
種子坡地道戰遺址
種子坡地道戰遺址位于壽陽縣解愁鄉種子坡村,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當地軍民開展地道戰斗爭的重要歷史遺存。該地道始建于1939年,經1942年擴建、1947年完善,形成總長5000米的三層立體防御體系,兼具戰斗、居住和防毒功能。2000年成立紀念館,2001年列為晉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左權縣
1.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有著 “小延安” 之稱。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等150多個黨政軍學商機關在此駐扎5年,留下了大量遺跡。館內6000多件實物資料,詳細呈現了八路軍在太行山區的抗戰歷程。
2.桐峪1941小鎮
桐峪1941小鎮以其獨特的沉浸式體驗,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探尋紅色足跡。小鎮還原了1941年的歷史風貌,并通過影視級場景搭建,重磅推出《桐峪保衛戰》劇目,讓大家仿佛置身于太行山歷史事件現場,深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桐峪1941博物館,更是一座紅色文化的寶庫,能夠深入了解左權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多個維度了解左權革命老區的發展之路,感受紅色歷史文化的深沉和厚重。
3.十字嶺突圍戰文化園
左權縣麻田鎮北艾鋪村的十字嶺突圍戰文化園中,十字嶺突圍戰歷史文化館、左權將軍殉難處等建筑物錯落分布,每一處都鐫刻著1942年那場慘烈突圍戰的記憶。文化園于2024年7月7日正式開園。
和順縣
八路軍石拐會議紀念館
石拐會議是1937年11月在和順縣石拐村召開的兩次重要軍事會議的統稱。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于創建敵后根據地的指示,部署八路軍分兵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晉冀豫等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確定了在華北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方向。紀念園的紀念碑、紀念館等,完整展示了會議的背景、過程和影響。
靈石縣
高地原烈士陵園
靈石縣高地原烈士陵園位于王禹鄉趙家溝村,安葬著多位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他們為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生命。高地原烈士陵園是靈石縣培育紅色文化旅游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該縣弘揚烈士精神、緬懷革命先烈的具體行動。
(市文化和旅游局)
攝影: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