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3
壽陽全縣643處不可移動文物,星羅棋布于13個鄉鎮(城區),串聯起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記。今年以來,面對低級別文物占比超90%、分布散、管護難等挑戰,壽陽縣探索出一條制度創新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壽陽縣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以及未定級文物585處,涵蓋古建筑、石窟寺、古遺址等多元類型,形成“一鎮一遺存、一村一古韻”的文化景觀。
該縣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的工作方針,系統建立“縣級統籌、部門協同、鄉鎮屬地管理”三級責任體系,制定出臺文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文物建筑認養管理辦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等10余項政策文件。通過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雙輪驅動,全縣累計完成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工程120處,正在實施文物保護項目11項,并推進8處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實現“以用促保”。
今年5月,壽陽縣召開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出臺《關于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若干措施》,在全市率先推行“文物保護員+基層網格員”協同管護機制。該縣文旅局聯合各鄉鎮(城區)整合資源,為154個行政村(社區)配備文物保護員約160名,實現全域覆蓋。管理上實行分級管理,具備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文保員由縣文旅局統一管理,未定級文物的文保員由屬地鄉鎮(城區)直接管理。
壽陽縣的創新實踐,為破解低級別文物保護難題提供了示范樣本。如今,遍布鄉村的文物守護者,用專業與責任構筑起文化遺產傳承的堅實防線,讓承載文明記憶的古老建筑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為“讓文物活起來”寫下生動注腳。
閆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