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17
圖為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昔陽段。記者 張昊宇 攝
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中,一條蜿蜒的“大地藝術”悄然成型。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昔陽段以山川為紙、瀝青為墨,用匠心獨運的曲線勾勒出一幅流動的山水長卷,讓每一位途經者都成為畫中游的主角。
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昔陽段建設總里程153公里,其中,主線64公里、支線89公里,主線工程縱貫縣境南北。這條公路的建成,讓昔陽縣通達石家莊、邢臺兩市的里沙瑤到贊皇、寨背到內丘、王寨到井陘三條出省道全部打通,加上原有改造提升的國道和“四好農村路”,形成了主線串聯、支線循環、連接周邊、通達河北、串聯各個景點的“城景通、景景通”600余公里的全域旅游路網格局。
“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昔陽段同步還建設了5處驛站、1處營地、7處觀景臺、7處停車場,對于促進昔陽縣交通文化旅游融合,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昔陽段負責人趙鵬介紹。
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昔陽段的建成,使“建一條公路、連一片景區、造福一方百姓”成為現實。既給游客提供了一個觀賞自然風光的好去處,又催生帶動了沿線鄉村民宿、農家樂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鄉村旅游的知名度。觀光游、假日游頓時“火”起來了,自然生態游“旺”起來了,依托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優勢,昔陽縣充分發掘文化潛能,為游客提供了別樣的體驗,讓旅游內容更加豐富,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過去我們藏在深山無人識,現在成了山水畫里的點睛之筆。”昔陽縣水磨頭村村委會副主任宮樹兵驕傲地說:“我們村在冊人口雖然才300余人,但是有民宿10余家,每年可接待游客2萬余人。”
近年來,昔陽縣把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設作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促進“交通+文旅+體育”深度融合、盤活文化旅游資源,培育文化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奮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努力解決文旅融合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太行一號旅游路主線貫通、連接線成網、主動脈互聯、出省路互通、縣鄉路循環、鄉村路入戶,“三橫七縱”的公路路網,使之結構更趨完善。“四好農村路”與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的快速發展,催生并培育了文旅賦能新業態,彰顯了經濟轉型的新變化。
皋落鎮北巖村是昔陽縣的中國傳統村落之一,走進這里,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古老的年代。古樸的街道、斑駁的墻壁,每一處都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多年來,北巖村因地處太行山深處,交通閉塞,保留了村落的原始格局和風貌,周邊游客紛至沓來,觀山賞景,體驗這里獨特的太行風情。
北巖村負責人胡懷科說:“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設,對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村現在正在打造10家‘崖下人家’民宿,預計7月中下旬就會運營,將會給老百姓的收入帶來很大的提升。”
大梁口位于旅游公路沿線龍巖大峽谷內,是山西省和河北省兩地的交界處。作為旅游公路沿途的重要驛站,這里視野開闊、風景壯麗,有高山、有草地,吸引著游客深入來探索更美的風景。遠望,山巒疊嶂宛如巨龍蜿蜒;近聽,林海與鳥鳴交織成一首美妙的森林交響曲。在這里,能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已逐漸成為自駕游網紅打卡地。
摩旅愛好者張先生已經是第三次來騎行:“每個彎道都像打開新的畫卷,特別是晨霧中的螺旋路段,騎著摩托穿行其中,就像在畫中游。”
在昔陽,每輛車都是移動的畫筆,每個旅人都是畫卷的欣賞者,每一個民宿、每一處景點、每一道美食都讓現代工程學會用山水的語言說話,最終成就了這幅“車行畫中、人在景中”的當代富春山居圖。
記者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