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7-16
晉商作為縱橫全國、活躍于海外多國的“商幫”,其群體構成呈現鮮明的地域特色。從晉中到晉南、從晉北至晉東南,各區域商人以地域為紐帶形成商幫,其中靈石商人以經營金融業著稱,在典當鋪、放賬鋪、印子鋪等行業形成顯著優勢,成為晉商群體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晉商文化版圖中,靈石商人以獨特的經營智慧與家國情懷,書寫了跨越明清兩代的商業傳奇。在這片晉中與晉南交界的土地上,孕育了以靜升王家、蒜峪陳家、夏門梁家、兩渡何家等為代表的商業精英,民間更有“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個毛毛戶”之說,雖非精確統計,卻折射出靈石商業的繁榮景象。從邊境貿易到鹽茶專賣、從金融創新到鄉梓建設,靈石商人用跨越兩個世紀的商業實踐,在中國商業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靈石在外經商者眾
明朝中葉,靈石人已開始外出經商,至明朝末年,已初具規模。正如《靜升村王氏源流碑記》(大明天啟五年立)載:“商者,逐利湖海,居資萬千?!?/p>
到了清朝中葉,靈石縣外出經商者不斷增加,分成北、南兩幫。
北路東出娘子關,到石家莊、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開辦銀號、當鋪、貨棧等,這些商號的資本大多為當地財東所出,靈石商人受聘擔任經理,職員、徒工大都由靈石親朋引薦。據清光緒初年統計,靈石商人在上述城市的109家銀號供職。他們身居要職、薪水豐厚,為靈石縣商業貿易、匯兌、借貸提供了方便,為靈石的藥材等土特產的銷售創造了條件。
南路通過天井關(在今晉城市)伸向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經營放賬鋪、印子鋪等行業。至1933年靈石人在這些省份開設放賬鋪200余戶、印子鋪40余戶,從業人員總共200余人。靈石商幫的經營活動從清朝中葉至民國初年,一直興盛不衰。民國初年,兩路經商人數發展到5000余人,每年匯入靈石縣的薪水均在10萬元(銀幣)以上,大大超過該縣境內經商者的收入。
北路商幫主營銀號當鋪
民國初年,保定共有8家銀號,由靈石人經營的就有6家,其余兩家分別由祁縣人、太谷人經營。這6家銀號分別為益泰、本立源、本生源、匯記、匯源永、瑞生聯,職員90%為靈石人,共計200余人。
益泰銀號股東為靈石縣蕩蕩嶺村人楊子明(二股)、陜西省督軍閻相文(八股),經理由楊子明兼任,后由張錫文接任,在正定、石家莊、天津、北京設有分號,從業人員約百人,大部分為靈石人,少數為高陽人?!捌咂呤伦儭焙螅愊辔母坝澹又泿刨H值、股東撤股,因而停業。繼而由察哈爾省蔚縣(今屬河北省)武介昌集股40萬元,重開業務,更銀號名為“益恒昌”,經理由靈石縣靳村人王家賓擔任,副經理由靈石縣苗旺村人郭明軒擔任。除原設分號外,還在上海設立分號。后來將總號遷往天津,原保定總號遂降為分號。本立源銀號東家為河北省祁州鎮蔣氏,經理由靈石縣延安村人楊浩卿擔任,在天津設有分號。楊浩卿經營有方、生意興隆,成為巨富,遂在天津落戶。本生源銀號東家為河北省祁州鎮蔣氏,經理由靈石縣梁家圪塔村人李錫畬擔任,后由靈石縣夏門村人梁如山擔任,在天津設有分號。匯記銀號東家為河北省祁州鎮蔣氏,從業人員大部分為靈石人。匯源永銀號東家為河北省祁州鎮蔣氏,經理由靈石縣北莊村人張某擔任。瑞生聯銀號資本為集股,其中有靈石縣南村人張海樓股份,董事長為靈石縣王家溝底村人王英如,經理由靈石縣蒜峪村人陳子文擔任(后曾任民國時期山西省銀行經理)。當時,號稱“保定三軒”的靈石人,在保定銀號享有盛名:苗旺村人郭明軒在益泰銀號擔任過會計員、副經理,以及益恒昌銀號副經理(“七七事變”后);水頭村人劉朝軒在裕豐銀號擔任過副經理;城內人師乃軒在裕源祥銀號供過職。此外,保定還有靈石人經營的元生當、義和當等4家當鋪。
在天津,由靈石人經營的知名銀號有7家。隆盛銀號東家為靈石縣靜升村人楊少全,經理由靈石縣蘇溪村人張世鴻擔任。該銀號在天津極負盛名。鴻記銀號東家為陜西人張氏,經理由靈石縣張家莊村人曹子厚擔任,在保定設有分號。鴻記銀號開設較早,業務興旺。曹子厚因經營該銀號成為巨富,在天津落戶。鴻記銀號、益恒昌銀號在天津占有主要地位,與隆盛銀號并稱為“天津三大銀號”。恒源益銀號東家為河北省博野縣蔣氏,經理由靈石縣西河底村人李和清擔任。匯記銀號東家為河北省博野縣蔣氏,經理由靈石縣城內人張凱如之兄擔任。
此外,靈石縣靜升王氏二十三世族人王文元12歲即赴天津“德哈當”當學徒,12年后,王文元獨資開辦了一個小型錢莊,經營十分出色,贏利頗豐。1926年王文元出任上海銀行天津北馬路辦事處主任。
除了銀號,靈石人在天津經營著8家當鋪。松茂當,1917年公裕當由張勛(北洋軍閥)出資接辦,改名松茂當,由王道福任經理。元亨當,1926年王道福擔任經理。公懋當,由曹錕(直系軍閥首領)出資開設,王道福擔任經理。德華當,由陳光運出資開設,王道福兼任監理。永聚當,由曹錕女兒出資開辦,王道福擔任總經理。還有兩家靈石縣人經營的當鋪,分別是“利和當”和“同利當”。王道福因在天津典當界的威望,后來被推選為天津質業公司理事長,天津當業公會會長。
靈石人還在天津開設貨棧數家,其中以隆茂洋行最為出名。隆茂洋行由靈石縣靜升村人楊少全投資80萬兩白銀開設,楊少全本人親任經理。當時,靈石商界由天津出口的皮草、棉花、中藥材等貨物,靈石及山西所需洋貨,均由隆茂洋行經營。隆茂洋行在天津商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天津,靈石人在銀號、當鋪、貨棧從業的人員超過了700人。不少靈石人經營的銀號在北京設立分號,因此,隨往北京從業者亦不在少數。如郭明軒,一出馬就在京供職,后任益泰銀號北京分號副經理,益恒昌銀號北京分號副經理、經理。1948年,他入股參與北平市服裝估衣業的經營。北平和平解放后,郭明軒被推選為北京市服裝、估衣、戲具行業公會主任,后任北京市工商聯合會秘書。師乃軒,由保定裕源祥銀號調任北京益恒昌銀號,此人善于交際,業務能力很強。劉朝軒,由保定裕豐銀號副經理調任該銀號北平分號副經理。還有靈石縣靜升王氏二十世族人王廷儀,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經人介紹,只身赴京學徒,在恒昌當供職。由于恪守鋪規,精于經營,不久就被提拔為二掌柜。民國初年,經恒源當掌柜舉薦,王廷儀當上了齊魯大財東卞氏設在天津租界地的松茂當、德昌當、裕生當等5家當鋪的大掌柜。一年后,卞氏的5家當鋪,在王廷儀的精心經營下,全部大贏利,并在保定、北京等地設立多處分號。從此,王廷儀的經營才能名揚京、津、冀。靈石縣張家莊村人楊溪,被聘為北京百家當行的總經理,人稱“楊百當”,并領授清廷官銜。由于他運籌有方,經營有道,內通宮廷,外聯洋行,成為清末民初靈石巨商。
在石家莊(當時稱石門),有永增裕銀號,東家為河北省正定永??ǖ昀习?,經理由靈石縣蕩蕩嶺村人楊子春擔任。所有從業人員均由經理選用,因此職員大部分為靈石籍人。副經理由靈石縣王家溝底村人張恩浦擔任,專管坐柜、內部事務。對外業務由靈石縣西許村人靳尚勤負責。靈石縣城人張永吉先后任日用賬記賬、銀柜助管、銀柜管理、幫賬、正賬管理、跑街等職。1939年,張永吉二次赴石家莊任職益恒昌銀號。益恒昌銀號經理由張恩浦擔任,北京分號經理由靈石縣延安村人段樹藩擔任,正定分號經理由靈石縣北莊村人楊錫之擔任;石家莊分號經理由靈石縣核桃洼人李誠之擔任,副經理由靈石縣蕩蕩嶺村人楊彬如擔任。在河北省涿縣、高陽、無極、楊柳青等10多個縣均有靈石人經營的銀號、當鋪。
南路商幫主營放賬鋪、印子鋪
靈石縣南路商幫主要是在豫、魯、皖、蘇、浙等省經營放賬鋪、印子房。放賬鋪、印子鋪經營的是高利貸,放債人以高利息放出貸款,限供債人分期償還,每次還款都在預定的折子上加蓋一印,故名“印子錢”。
靈石人經營的放賬鋪戶多面廣,在豫東一帶幾乎各縣都有,大都開設在縣城和集鎮。為了互相照應,以防人欺,各縣和集鎮開設的放賬鋪均在4戶左右。截至1933年,靈石商人在上述各省共開設放賬鋪200多戶,經營規模每戶資本均在4000元以上,最高達萬元。如王禹村人牛廷禧在安徽亳縣開設的謙生泰資本就達1萬元銀幣。各商號的從業人員一般為5人至10人不等,全是靈石東家,其中棗嶺村胡氏、董家嶺村趙氏、王禹村牛氏三大戶的字號占到近1/3,從業人員清一色為靈石人。
靈石人經營的印子鋪北起徐州,向南延伸至蚌埠、蕪湖、南京、無錫等較大城市,共有40余戶,從業人員達200余人。印子鋪的東家和伙計均為靈石人。
靈石商人的經營之道
靈石商人外出經營之所以能夠站穩腳跟、長盛不衰,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經營唯精。靈石人經商善管理。二是用人唯才。錄用人員,從學徒工開始,就進行培養,然后選賢任能;學徒工三年內主要學寫字、珠算、接待;學徒期滿,當二年廚師;然后再學跑外、收賬、管賬等;學成行手后,方可量才提拔使用。三是立規唯嚴。商號對學徒工、職員都制定了鋪(號)規,主要內容有:手口要穩,不亂說、亂拿、亂開支;行為要正,不吵鬧、賭博、嫖娼妓;崗位要守,學徒工五年,職員二年半方可探家一次,探家期為10個月,不得超期,否則視為自動辭職。四是待客唯和。和氣生財是商人的信條,提倡“生意不成仁義在”,不傷和氣,維護關系。各字號對往來客戶,均殷勤接待,笑臉迎送,從而贏得了很多“回頭客”。
本期《人文讀本》參考晉中市史志辦資料及《晉商史料全覽》一書,文章內容有增減,文字由本報記者張穎整理,圖片由記者楊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