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16
平遙雙林寺
平遙古城
平遙推光漆器
昔陽縣西南溝村毛家大院
介休張壁古堡
祁縣喬家大院
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古城街巷,斑駁的門墻訴說著千年滄桑,也記錄著一代代平遙人對珍貴文化遺產的敬畏、珍視、守護與傳承;
走進傳統村落,滄桑的古堡城墻承載著歲月的沉淀,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述說著晉商傳奇……鄉愁在這里生根發芽;
大師兄火了,連帶著晉中文物也火了。從《黑神話:悟空》超級流量帶來的驚喜發現、高度關注,到承接流量、借勢宣傳,不遺余力地呈現,無一不在深入闡釋文物遺產中蘊藏的晉中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著力傳播更多承載晉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近年來,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古老的文明煥發出勃勃生機。
喚醒沉睡老屋 撬動振興活力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夏日午后,在昔陽縣樂平鎮西南溝村的廣場上,孩子們歡聲笑語,老人們享受著寧靜而美好的時光。古香古色的旅拍館前,幾位游客身著漢服興致勃勃地拍照留念……充滿活力的文旅活動已經和諧地融入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沒想到在北方這樣的縣城還藏著一處寶藏村落。”來自晉城市的楊女士專程來西南溝村寫生,“這里不僅可以領略古屋古樹古院,體悟歷史文化的韻味,還可以在現代民宿、咖啡廳中,感受古村新景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鄉村旅游持續火熱、備受青睞。越來越多人告別喧囂的城市,回到寧靜閑適的鄉村體驗慢生活,近距離感受民俗文化,在青山綠水、蟲鳴鳥啼中卸下煩惱和壓力。
如何穩穩接住體驗式旅游新需求,也接住村民們改善生活、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期待?昔陽縣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立足本地資源、文化優勢,特別是以古村落為載體,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自身價值,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新路徑,大力開發古院古村文化的深度體驗產品和衍生產品,打造“古院文化沉浸體驗區”,讓和美鄉村因文化而飄香,因產業而興旺。
西南溝村火熱“出圈”,是我市活化利用傳統村落的一個樣板。近年來,我市緊抓國家、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點契機,著眼村落分布特點、歷史資源稟賦,將傳統村落融入縣域發展全局,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深入挖掘文化價值、景觀價值和人文內涵,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構建保護傳承、數字展現、品牌建設等方面統籌推進新格局。平遙縣依托古城世界文化遺產區位優勢,將10個傳統村落一體謀劃,著力打造晉商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三大板塊,擦亮區域文化旅游集群品牌。介休市將22個傳統村落連片實施,著力構建“一廊雙核四片區”保護格局。
一磚一瓦述說歷史,一石一木承載鄉愁。活化利用的同時,我市深刻認識到傳統村落生活的文化傳承價值,是傳統村落的主體與靈魂。為此,全市以文化賦能為傳統村落注入發展力量,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土味道、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昔陽縣界都鄉長嶺村利用本地資源傳承傳統釀酒技藝,恢復活化長嶺村燒鍋老酒傳統工藝,走出一條傳統工藝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新路子。自2018年量產以來,累計銷售老酒8噸,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萬元,帶動農民就業收入共計15萬元。
業興了,村“活”了,產業振興讓傳統村落充滿“煙火氣”。近年來,我市鼓勵有情懷、有責任的成功企業家回鄉創業,合作共贏,發展非遺傳習所、創藝園等特色院落經濟。
庭院有“看頭”,村民有“奔頭”。如今,在庭院等經濟的帶動下,當地村民的生活改善了,收入提高了,就業問題解決了。這樣的做法,不僅留住了鄉親,也吸引了“新村民”,形成了傳統村落保護的內生動力和文化自覺。
日漸明朗的是,坐擁古樸老屋,主打淳厚古風的鄉村間的競爭也在不斷升級。我市將深入挖掘本地資源及特色,找準各自定位,打造出具有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選手”,而后瞄準目標,保持定力,徐徐圖之,為舊時光注入新生機,在四季田野寫下嶄新希望。
追尋文明源流 豐富文化滋養
到張壁古堡,是一次與古老三晉文化難得的精神邂逅。
2006年,張壁古堡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壁自古以來有“當仁不讓、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民營企業家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9年3月開始對張壁古堡實施保護性開發。他們“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任用一群學識淵博、富有文化情懷和創新創意的人士負責開發,斥巨資高標準建設張壁新村,不僅“突出古軍事、恢復古村落、營造原生態”,更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特別是多姿多彩、豐富厚重的三晉文化貫穿于始終、體現于細微,以張揚其多元厚重和豐富博大。
如今的張壁古堡,不僅當地村民少有所學、壯有作為、老有所養,成為新時代鄉村群眾發展致富的一個縮影,還使千年古堡一掃歷史塵封,建成了文化浸染、美麗富饒、生動鮮活的嶄新鄉村建設典范,綻放出熠熠生輝的時代光芒。
古堡里的多元景象,印證了晉中文物融合保護與活化利用的路徑。
每座文物的背后都承載著一段鮮活的故事,鋪陳著人事代謝、薪火相傳的浩蕩信息。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特別是不斷拓寬融合渠道,加快推進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榆次、平遙、靈石、左權等地依托不可移動文物點打造廉政教育基地,搭建風清氣正、廉潔奉公的廉政文化宣傳展示平臺,以古為鑒,筑牢廣大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在專家的建議指導下,我市依托文物景點推出多條文物主題游徑,以晉中商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為主打的“晉商民俗文化旅游”被列為我省向海內外主推的三大產品之一。祁縣、平遙等地利用不可移動文物創辦民辦博物館,展示家具、兵器等種類豐富的民間收藏。
作為紅色資源大市,我市積極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創新實踐,左權縣文物所選送的“藍色隊伍護守兵工戰史 赤誠紅心續寫時代使命——公益訴訟助力八路軍兵工廠楊家莊舊址保存與發展案例紀實”“文物產權重構 基層文物‘回家’——以左權縣為例探索基層文物資源產權回收工作”榮獲2024年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優秀案例。
豐富的文化遺存、多樣的利用形式,展示了晉中豐厚的文化底蘊,帶動了當地文化、旅游、服務行業發展,成為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
“從盛世飛天到眾生百態,一幅幅壁上瑰寶晉在眼前;從時代滄桑到民族興衰,百余幅精美壁畫璀璨于世……”2023年10月8日,全國唯一一家以壁畫為主題的博物館——山西晉之源壁畫藝術博物館開館。
透過一幅幅壁畫,人們能真切感知歷史與未來的對話,更加珍視文脈的賡續綿延。山西晉之源壁畫藝術博物館也成為晉中壁畫藝術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方寸之間,一覽千年。近年來,參觀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博物館已成為人們文化休閑的重要場所、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記。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市充分發揮各類博物館的研究、展示、教育、交流等作用,不斷加強文物價值挖掘闡釋,展現源遠流長的文明歷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市25家博物館共開展線下展覽47場、線上展覽101場,社教活動1289場,博物館的文物保護與傳承輻射超百萬人。同時,我市積極推進博物館上檔升級,2024年市博物館、平遙縣文濤坊古兵器博物館成功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介休市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市博物館《繁花——火柴盒貼上的錦繡中華》獲得山西省文物局2024年精品推介展覽,文物活化利用展示平臺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數字賦能,文物添彩。隨著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文化傳承與創新迎來了新機遇。我市以文物保護利用為導向,以數字互聯為牽引,深化與文博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運用AI、VR、AR等技術,有效推進多個數字文旅項目。平遙古城迎薰門3D燈光秀以見證了2800余年風雨的平遙古城迎薰門城墻為載體,首次在150米的超長“畫卷”上通過三維立體聲光電等技術,實現古城墻與動畫的完美融合。Soreal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利用XR、多媒體互動投影技術、反重力噴泉裝置等前沿科技手段,融入古城建筑、民俗風情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重現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千年以前的盛況。介休張壁古堡靈境體驗——MR沉浸式大空間項目,用高科技及藝術化的方式把張壁古堡的文明重新數字還原出來,通過空間追蹤和超高清無線傳輸技術,讓游客在全感交互下沉浸式零距離體驗張壁古堡的神秘。左權桐峪1941博物館穹幕影院互動體驗項目,匯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多媒體互動投影、球幕影院、全感設備等現代科技手段,再現往昔崢嶸歲月,讓觀眾身臨其境般融入真實的抗戰歷史情境當中,通過沉浸式探索與自由交互,感受革命先輩們艱苦卓絕的戰場經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產,切實增強珍愛之心、尊崇之心、責任之心,讓文物和文化遺產煥發光彩、永續發展。
守護千年根脈 激活發展新意
天空中,直升機轟鳴,360度低空全景下,平遙古城全貌如畫卷般鋪展,給游客留下獨特的“云端記憶”;
夜幕中,煥真平遙數字藝術光影秀亮起,沉浸式數字影像交織,讓游客在光影中穿越歷史,邂逅科技與古韻交融的浪漫,全方位領略平遙魅力……
這是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平遙古城考察調研時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雷履泰故居動態展示“匯通天下”的金融運作邏輯,馬家大院修繕后成為解讀晉商商業倫理的立體教科書……近年來,平遙縣不斷探索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僅以古城墻、古民居、老傳統、老手藝吸引世界目光,還不斷豐富旅游新內涵,培植旅游新業態。
2024年古城題材的原創動畫片《古城小鏢師》熱播;由平遙籍歌唱家閻維文主演的電影《風雨日升昌》在央視電影頻道上映;2025年5月11日,第二屆平遙古城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此外,平遙縣還充分發揮縣域資源優勢,秉持“游在古城、住在古村”的發展理念,深度盤活古城古鎮古村古堡古院等優質文旅資源,近3年新增平遙牛肉文化產業園、晉中戰役紀念館、橫坡古村、平遙源景區4處國家3A級旅游景區。
“金井市樓”文創雪糕、流麻星空平遙古城、雙林寺同款韋馱、會開窗的市樓……一系列以平遙古城為IP的文創產品熱銷,許多省外游客慕名而來。這些文創產品,連接古今,既適應了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又讓消費者在使用中接受文化滋養,成為無數人奔赴一座城的浪漫理由。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我市其它3座國家、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角落里,同樣書寫著推進古城活化利用的答卷。
祁縣與法國開發署合作啟動“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發展示范項目”,獲法署貸款7000萬歐元,總投資6.78億元,成為法署在華首個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目前,項目已完成古城基礎設施與道路系統改造工程以及益華公司、裕善銀號等8處重點民宅的搶險加固,為祁縣古城未來全面開放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太谷區針對古城內重點歷史文化資源,采用片區保護利用項目合作和租賃保護利用模式,建設晉派磚雕博物館、晉劇博物館等多家非遺技藝傳承基地。介休市積極探索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模式,將溫家巷42號歷史建筑作為退休干部黨建紅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站在21世紀的坐標上回望,晉中歷史文化名城猶如一部鐫刻著中華文明基因的寶典,保持著文明演進的鮮活脈絡,雖歷經歲月滄桑,但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喪失光彩。相信在時代的洪流中將越發動人,煥發出勃勃生機。
記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