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新聞網時間:2025-07-14
社區,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單元;小區,是社區肌體的鮮活細胞。這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僅是城市管理的末梢,更是黨與群眾心手相連的關鍵紐帶。如何調動居民自治積極性,把社區中每個小區的人團結起來,參與到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環節中,形成一個基層治理的完整閉環,一直是基層治理的難題。北壇街道安康路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領航 自治揚帆”為錨點,以小區自治為突破口,讓老舊小區從困頓中突圍,使基層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破聯動困局 激活治理“紅細胞”
(改造后的維群小區,路面整潔、車輛有序停放)
如何調動居民自治積極性,把小區內的人團結起來,參與到社區的管理與服務的環節中來,形成一個基層治理的完整閉環,一直是基層治理的難題。北壇街道安康路社區以“黨建領航 自治揚帆”項目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打造“一小區一特色”,深入推進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健全基層黨組織治理體系,把“紅細胞”注入到網格中,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樓棟中,著力破解老舊小區設施老化、功能缺失、環境臟亂差、矛盾較多等問題,不斷提高小區自我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實現小區有序治理。
強陣地根基 筑牢紅色“主心骨”
(新安小區黨群服務站)
(中行小區聯合黨支部協商小區事務)
安康路社區黨支部按照小區黨建“五有”要求,建立健全“四雙”機制,探索“三聯”機制,深入推進小區黨建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按照“八有”建設標準,穩步推進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從選優配強小區黨支部班子,讓有擔當、懂治理的黨員挑起大梁,到推動黨員亮身份、認崗位,在志愿服務督導、鄰里糾紛調解等場景中當先鋒,黨組織不再是“遠在社區”的符號,而是居民家門口“看得見、找得到”的依靠。同時,以小區黨群服務站為陣地,搭建“黨建+議事”平臺,把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聚在一起,曾經扯皮難解的停車難、樓道堆物等問題,在“紅色議事廳”里有了協商解決的新路徑,讓黨建引領真正從“組織覆蓋”走向“治理賦能”,為老舊小區治理撕開破局的口子,注入持續向好的紅色動能。
創特色品牌 繪就自治“新圖景”
(安康路社區在職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安康路社區黨支部積極推進小區黨建工作,依托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以“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為治理思路,凝聚紅色力量,激活基層治理新活力,通過“推頭雁、定制度、搭平臺、優服務”四步走工作法和“123N”工作機制,打造“一小區一特色”。打造中行小區“三微一體 建好紅色小院”;維群小區“‘三長’聚力 ‘多元’議事 ‘自治’提效”;新安小區“黨建引領‘新’動能 居民自治‘安’生活”小區特色,不斷激活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推動小區自治縱向治理有責,橫向協調順暢,實現小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推動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如今的中行小區、維群小區和新安小區,已經從“等靠要”的斷層梗阻蛻變為居民自治的立體暢通。
從“單打獨斗”的“問題叢生”到“凝心聚力”的“和諧有序”,安康路社區以抓牢小區微黨建、激活治理新動能為路徑,以深耕基層細服務,繪就幸福新圖景為目標,逐步帶領小區在基層治理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撰稿人:李曉琴 喬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