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07
“咩——”
“咩!咩!”
羊舍里,湖羊叫聲此起彼伏。
今年54歲的李云是左權縣寒王鄉平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若問他養了多少只羊,李云一定能夠脫口而出:8000余只。因為李云在近20年的時間里幾乎只做了一件事——養羊。
敢為人先:
技術革新引領養殖風潮
下決心帶領村民養羊是2008年。冬夜,李云的養殖場里燈火通明,寒風拍打著門窗,屋內卻擠滿了來了解情況的村民。
那時村里一直以種地為生,李云卻提出來要帶領大家養羊,村民們心中難免有眾多疑慮,“咱從來沒養過羊,萬一賠了咋辦?”平王村村民搓著手囁嚅著。
其實,李云也曾有過同樣的思考。
帶著疑問,李云進入山西多維牧業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學習。每天5點,李云就起床去羊圈,通過觀察和學習,他發現湖羊是個多胎多羔、適合圈養的品種,于是李云將目光投向了湖羊養殖。
2008年的那一夜,李云拍了拍村民的肩膀, “怕啥?賠了算我的!”
養羊!就這么定了。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李云逐漸意識到,技術革新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于是在2010年,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打破“放養”傳統,嘗試全舍養羊。
放棄傳統養羊方式并非易事,但李云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了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李云參加了全省第一期青年農場主養羊業培育班。學習期間,他白天泡在養殖場,仔細觀察羊群習性;晚上則挑燈夜讀,對照書本反復計算飼料配比。經過不懈鉆研,最終在飼養模式和飼料配比上得到顯著改進。
授人以漁:
培養人才帶動周邊致富
“跟著李云干,心里踏實!” 村民們笑著說。
“大家這么評價我是信任我,所以我要扛起這份責任,帶領大家把羊越養越好。”聽著村民們的話,李云語氣堅定地說道。
羔羊補飼、品種改良、分群管理、秸稈加工……從最開始,在養殖場里免費教村民養殖技術,到后來帶村民外出考察,再到自掏腰包請專家手把手教大家防疫要點和管理訣竅,李云始終毫無保留地向養殖戶們傳授經驗。
2011年,李云主動聯系晉中職業技術學院,辦起了“雨露計劃”培訓班,為當地200余個養殖戶培訓技能;2015年,組織80余人參加了千村萬人就業培訓班;2016年,承擔了220人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十多年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養殖能手從寒王鄉走出,成了帶動周邊致富的骨干力量。
如今,李云負責經營的平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左權縣新型農業經營先進集體,省、市兩級示范社;在2019年更是被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授予國家級示范社。李云和養殖戶們的湖羊養殖事業越干越紅火。
初心如磐:
共產黨員的擔當與使命
帶領群眾致富是李云作為一名黨員始終不變的初心。日復一日的堅持,換來了平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長,也讓帶領群眾致富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2017年冬天,平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新養殖場破土動工,李云白天指揮機械平整場地,夜晚就蜷在臨時搭建的工棚里,守著炭爐看護工地。500多個日夜的堅守,換來的是占地百畝的湖羊基地拔地而起,11棟上萬平方米的標準化羊舍、1000立方米的青貯池和2500多平方米的有機肥和飼料加工車間配套建成。這座養殖場現存欄羊8000余只,社員養殖羊2000余只、牛60余頭,帶動農戶養殖羊1500余只、牛80余頭。
此外,李云還結合合作社實際,進一步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創造了“保底收益+盈余返還+按股分紅”的利益分享機制。
發生改變的不僅僅是李云所在的平王村。“現在有3個村在我們這兒托管湖羊,除了托管還有租賃模式。”李云介紹,這些湖羊為各村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累計近30萬元。
站在羊舍前,李云輕輕撫摸著小羊柔軟的絨毛,眼神堅定地說:“我就是想讓鄉親們知道,只要跟著黨走,依靠科學發展,咱們山里人也能過上好日子!”
從單槍匹馬的養殖戶,到帶領眾人致富的“領頭羊”,李云用 20 年的堅守,在太行山間書寫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擔當。
記者 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