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7-02
近日,記者從壽陽縣獲悉,面對低級別文物占比超90%、分布散、管護難等挑戰(zhàn),該縣在全市率先推行“文物保護員+基層網格員”協同管護機制,通過制度設計壓實責任鏈條,依托網格重構延伸管理觸角,以分級管理厘清權責邊界,走出一條文物保護與鄉(xiāng)村振興協同發(fā)展的新路徑。
壽陽縣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1處、縣級44處,以及未定級文物585處,643處不可移動文物分布于該縣13個鄉(xiāng)鎮(zhèn)(城區(qū)),涵蓋古建筑、石窟寺、古遺址等多元類型,形成“一鎮(zhèn)一遺存、一村一古韻”文化景觀,串聯起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記。
壽陽縣委、縣政府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的工作方針,系統建立“縣級統籌、部門協同、鄉(xiāng)鎮(zhèn)屬地管理”三級責任體系,制定出臺文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文物建筑認養(yǎng)管理辦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等10余項政策文件。通過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雙輪驅動,全縣累計完成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工程120處,正在實施文物保護項目11項,并推進8處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實現“以用促保”。
今年5月,壽陽縣召開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高質量發(fā)展推進會,出臺《關于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若干措施》,推行“文物保護員+基層網格員”協同管護機制。縣文旅局聯合各鄉(xiāng)鎮(zhèn)(城區(qū))整合資源,為154個行政村(社區(qū))配備文物保護員約160名,實現全域覆蓋。管理上實行分級管理,具備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文保員由縣文旅局統一管理,未定級文物的文保員由屬地鄉(xiāng)鎮(zhèn)(城區(qū))管理,依照省級文保員管理規(guī)定修訂《壽陽縣文物保護員管理規(guī)定》,明確各級文保員承擔文物安全宣傳、日常巡查、隱患上報、應急看護等職責,文物安全管護實現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
如今,遍布鄉(xiāng)村的文物守護者,用專業(yè)與責任構筑起文化遺產傳承的堅實防線。
記者 閆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