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01
6月22日中午12時,昔陽縣德潤嘉園小區的老年餐廳里飄出陣陣飯香。老人趙拉義與老鄰居們圍坐在一起,一邊品嘗美味的午餐,一邊感慨道:“在這兒吃飯,14元就能管三餐,比自家灶臺還方便。”
德潤嘉園小區是一個易地搬遷安置小區,13棟居民樓里住著來自7個鄉鎮、55個村的2029名搬遷村民。為了讓這些村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小區所屬的昔陽縣松溪路社區黨委以黨建為引領,用一項項便民服務、一場場溫馨活動、一次次貼心關懷,幫助他們開啟幸福生活新篇章。
“搬遷群眾面臨諸多難題,留守老人養老難、吃飯難問題尤為突出。”松溪路社區黨委書記郝佳莉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難題,社區深入走訪調研,探尋解決辦法,最終在群策群力下,創新推出“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居民出一點”運營模式的老年餐廳。餐廳對小區內14周歲以下的兒童及60周歲以上的老人開放,每日補貼6元,14元三餐管飽,切實解決了300余名搬遷進城老人和上學兒童的吃飯難題。如今,有葷有素有湯的 14 元“暖心餐”,不僅讓老人們吃得好,更成為社區情感聯結的紐帶,讓老年人在這里找到歸屬感。
窗外陽光正好,十幾位老人邊吃邊聊,身后的書畫室里傳來陣陣墨香,理發師正給一位大娘修剪頭發。據悉,為了真正解決老人“養老難、吃飯難”的問題,社區黨委在創建老年友好型小區的基礎上,積極對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建設了包含老年餐廳、書畫室、理發室等設施的幸福養老中心,真正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養老難、吃飯難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如何讓搬遷群眾在城市站穩腳跟、實現安居樂業,成為社區面臨的新難題。
為了讓搬遷群眾盡快就業,融入社區生活,社區黨委將目光投向小區閑置場地,通過多方溝通協調,開辦起“幫扶車間”,采取“企業免費進駐+小區內部用工”的方式,既解決了企業的場地和用工問題,又為居民搭建就業平臺,讓居民在“家門口”順利就業,滿足“顧家與增收”的雙重需求。
“住樓房是好,可咱莊稼人閑不住啊!”42歲的王秀紅曾為進城后的生計發愁,現在走路10分鐘就能上班,中午還能回家給孩子做飯,實現“樓上安家、樓下就業”,幸福感節節攀升。
從養老到樂業,松溪路社區的服務持續升級。推開黨群服務中心的大門,閱覽室書架整齊排列,孩子們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居民活動室內歡聲笑語,節目排練熱鬧非凡……這種“煙火氣”源自社區建立的“雙線問需”機制:線上平臺及時問需,線下工作隊按時走訪,目前已為居民辦結128件民生實事,讓搬遷群眾不僅住進新居,更迎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