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6-30
云竹湖畔
“以前守著幾畝薄田,收入微薄,現在在家門口養牛、種酥梨,還能在民宿打工,日子越過越紅火。”6月26日,在榆社縣河峪鄉偏良村民宿,村民張大姐一邊整理客房,一邊笑著分享生活的變化。近年來,河峪鄉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機遇,通過產業驅動、文旅融合、環境整治等舉措,在山鄉大地繪就“產業強、鄉村美、百姓富”的和美新畫卷。
走進河峪鄉魚頭村,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成片的糯玉米長勢喜人,不遠處的肉牛養殖基地里,膘肥體壯的牛兒悠然吃草。“我們依托太鐵集團幫扶,探索出特色養殖和種植模式,帶動不少村民增收。”魚頭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河峪鄉,這樣的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后莊、西溝村的肉牛養殖不斷升級,全鄉肉牛存欄量突破萬頭;3000畝谷子如綠色波浪隨風起伏,酥梨園里酥梨長勢喜人。
在文旅融合發展上,河峪鄉同樣亮點頻出。云竹湖畔,巖良村的青石板巷古色古香,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偏良村的帳篷營地在星空下格外浪漫,游客們在此露營、觀景,享受愜意時光。“自從村里發展民宿和露營產業,游客多了,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偏良村村民王大哥感慨道。如今,河峪鄉將飛行營地、紅色紀念館、生態采摘園等景點串聯,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漫步在河峪村,道路干凈整潔,庭院花木繁茂,曾經的舊村落已變身“網紅打卡地”。“現在村里環境美了,還建了生態停車場,生活越來越方便。”村民趙大爺說。河峪鄉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推進各村綜合治理,巖良村的街巷改造、偏良村的管線入地和道路硬化,都讓村莊顏值與氣質雙提升。同時,該鄉大力推行垃圾不落地機制,鄉村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
在民生保障方面,河峪鄉也交出了亮眼答卷。在河峪鄉村級養老驛站里,老人們聚在一起下棋、聊天,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這里環境好,還能和老伙計們一起娛樂,日子過得很舒心。”住在養老驛站的劉奶奶說。記者了解到,河峪鄉構建起“家門口”養老服務體系,24座村級驛站為老年人提供貼心服務;80余萬元民生補貼精準發放,71名突發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溫暖了民心。
產業興、鄉村美、百姓樂。如今的河峪鄉,正以蓬勃的發展態勢,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書寫著新時代 “山鄉巨變”的精彩篇章。
記者 馬永紅 閆淑娟
攝影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