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30
“燕州小鎮”現代農業觀光園。
盛夏時節,漫步壽陽縣南燕竹鎮南燕竹村,目之所及皆是生機:玉米試驗田里,玉米苗茁壯成長;燕州小鎮溪水潺潺,各式帳篷點綴其間,游客們或是坐在一起燒烤聊天,或是慵懶地躺在秋千架上,一幅水美、景美、人文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土地托管、燕州小鎮、有機旱作農業科研示范基地,這個村子亮點挺多!”來到南燕竹村的人們說道。作為壽陽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開展農村“三治三建三評”專項行動重點打造的三個“燃爆點”之一,近年來,南燕竹村通過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奮力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華麗蛻變。
曾經的南燕竹村,也面臨過諸多發展難題。“耕地面積雖大,但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程度較低,再加上人口外流嚴重、老齡化加劇,‘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南燕竹村黨委書記賈永珍說,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認真考慮新的出路。
2016年,在多方考察調研的基礎上,該村邁出了關鍵一步。由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和農戶共同參與的壽陽縣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整合本村及周邊農機戶,通過土地“雙層托管”模式,與全村522戶村民簽訂了委托協議,將8156畝農戶承包地整體托管,承擔起了“田保姆”的服務職責。
“所謂‘雙層托管’,就是村集體作為托管中間方與農戶簽訂委托協議,進行連片規劃、整體打包,實現‘一托’資源整合;再將整合土地與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托管協議,實現‘二托’規模經營。”賈永珍告訴記者,這種模式實現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大幅度提升了村民收入,讓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成為可能。
“我家的29畝地全部托管給合作社了,耕種、澆水、除草、打藥,就連收和賣都不用我操心,不光玉米產量增加了,還能多領取收益金,終于不用為養老發愁了。”提及該村的土地托管,南燕竹村村民、82歲的胡來生笑得合不攏嘴。
與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讓先進農業技術落地生根;吸納種植大戶進社,發展采摘、觀光農業;與壽陽農商銀行合作,解決資金難題……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南燕竹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全村玉米增產23.7萬公斤,戶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體收入達170萬元,全村農業實現了從人工到智能化、機械化的華麗蛻變。
然而,把地種好只是第一步,怎么能讓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讓村民的生活再上一個臺階?南燕竹村馬不停蹄,開始了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我們村剛好處于太原、榆次、陽泉的中間位置,地理環境優越、自然風光秀麗,特別適合城市工作壓力大的人們前來放松游玩,在青山綠水間找尋心中的‘詩與遠方’。”賈永珍說。
2023年,南燕竹村與山西燕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投資建設“燕州小鎮”現代農業觀光園。同年8月,一個集美食文化、農耕文化、觀光采摘、特色民宿、綜合服務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正式建成并投入運營。
如今,沿著園區一路行進,燕州湖、星空屋、網紅步道、休閑農場等各式景觀交相輝映,水果采摘、萌寵樂園、自助燒烤、無動力樂園等旅游項目一應俱全,節假日前來游玩、研學的人群絡繹不絕,沉寂的鄉村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
“今年剛到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就迅速爆滿,停車場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輛和旅游大巴,許多熱門項目都得提前預約!”燕州小鎮景區負責人張曉愛翻看著預約記錄,難掩喜悅之情。與此同時,小鎮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不少人在家門口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紛紛捧起了“金飯碗”。
“鄉村振興,就是要敢想敢干,在干中學、在干中總結經驗、不斷調整,就是不能止步不前!”回顧這一路的發展歷程,賈永珍感慨萬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農業附加值和競爭力,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共富。”談及未來發展,賈永珍信心滿滿。
記者 呂斌華
攝影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