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25
馮建平
1985年春,中國人民抗戰勝利40周年前夕,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當年秦賴支隊的司令員秦基偉重訪和順。彼時,我作為和順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參與接待準備工作,并隨同當時的縣委書記趙迪南、縣長王可福陪同秦基偉,專程到橫嶺鎮翟家莊村看望當年的房東,看望翟家莊干部群眾。
秦賴支隊是威震太行的一支抗日勁旅。1937年11月27日,八路軍129師將太谷、榆次、平定等地游擊隊整合,在和順縣石拐村(后遷至翟家莊、會里村)成立“晉冀豫抗日義勇軍第一縱隊”,簡稱秦賴支隊,由秦基偉任司令員、賴際發任政委。這是太行山首支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武裝,初期600余人,后發展為5000余人的主力部隊。支隊參與粉碎日軍“六路圍攻”“九路圍攻”、百團大戰等戰役,并在和順地區建立基層政權、發展群眾抗日力量,為太行根據地鞏固奠定了基礎。
1985年4月4日,我召集相關部門研究接待準備工作。史志辦宋鎖全匯報說,秦賴支隊在橫嶺一帶駐扎共兩年多時間,秦基偉的房東是翟家莊村霍士成家,他的兒子霍米貴、兒媳宋巧玲尚健在,現在全家8口人,1982年蓋了3間新房,1984年又蓋了6間新房,養有兩頭牛、1頭豬、10只雞。翟家莊當前生產生活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工業和資源,想購買汽車發展運輸業;村里只有一眼水井,用水緊張,計劃打一眼深井;希望改善辦學條件;請求給予貸款買奶牛。關于會里村座談會參會人員,確定為當時的村自衛隊隊員李東義(61歲,1946年入黨),閆連成(69歲,當時給部隊喂馬),焦銀鎖(68歲,當時司令部伙房在他家),劉堂角(70歲),還有魏來榮、閆新明。秦基偉一行到和順后行程安排為,7日早上7時從左權動身,直接到會里村開座談會,11點半午餐、午休,與縣四套班子領導合影,之后到翟家莊看房東、植樹。
1985年4月7日,秦基偉一行來到橫嶺鎮翟家莊村,先去看望老房東霍米貴宋巧玲老兩口,拉著他們的手說:“我還記得你們年輕時的樣子,剛結婚就把新房讓給我們住,感謝老區人民對共產黨的厚愛。”宋巧玲聽別人喊秦司令,感到很不理解,拉著秦基偉的手問:“怎么還當司令呢?那時候就是司令啦,幾十年也沒進步一下?”秦基偉開玩笑地說:“我是個落后司令嘛。”
隨后來到村邊植樹,秦基偉對現場群眾說:“多年一直沒時間回來看看,戰爭年代你們出力啦。如今,我們都老了,要讓后代知道勝利來之不易,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現在黨的政策好,可以安心搞建設,發家致富。我聽說縣里很關心翟家莊,這里生活水平雖然比過去有所提高,但還比較窮。我們商量了一下,給翟家莊1臺汽車,給房東1臺汽車,你們去拉煤,更快地致富。”
秦基偉講道:“現在講干部年輕化,我們那時也都才二十幾歲,所以要讓年輕人進步,他們有文化,和我們不同。老同志要支持年輕人,在群眾中幫他們樹立威信。我這次來,第一是看看老戰友,看看年輕一代的縣領導,另外,我也為和順、左權人民盡快致富出一點力。我在這里住了兩年多,40年后又回來了,看到和順、左權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發展起來了,人民的生活好起來了,很高興,但和其他地方相比還是落后,我們將采取更多的辦法讓老區人民盡快富起來。希望年輕一代要好好學習,做‘四有’新人,回到北京,我還要向鄧小平主席報告,從長遠考慮,給予老區人民更大支持。”
此次和順、左權之行,是將軍離開太行山40年后的第一次重訪,多年后他回憶這次重返太行之行,仍然興致很高,津津樂道。2025年,距秦基偉重訪和順又過去了40年。當年我們提的脫貧致富的意見建議,都已得到解決,和順縣廣大干部群眾正以飽滿的斗志,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