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24
山西古稱“河東”,河指的便是黃河。在太行山深處的左權縣拐兒鎮,有一個叫河東的村莊,清漳河水緩緩流過,孕育了別樣的風情和富饒的土地。
河東村距離拐兒鎮七八公里,人口不過300多,平均海拔1300多米,緊鄰公路,交通便利,土地平坦肥沃,自古盛產核桃、花椒、玉米和水稻。
河東村擁有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依托清漳河東源水質優良、水溫適宜的獨特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2024年初,由村集體牽頭,成功引進山西太行紅旅農貿有限公司,創新采用‘企業+農戶’的模式,集中流轉土地500余畝,全力打造規模化水稻種植示范區。”河東村黨支部書記郭強告訴記者,“為了解決耕地無人種的問題,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我毅然回村挑起了重擔,如今已經初見成效,實現企業讓利、百姓受益。”
2024年,河東村首期試種210畝優質“稻花香2號”水稻獲得成功,產量達9萬公斤,全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有效激活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今年,上級政府劃撥150余萬元,幫助河東村修建水渠1500米、水源處保護1處,還將在田間道路、種植機械、倉儲等方面加大投資,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河東村探索發展“稻魚共生”生態農業,在部分稻田試點“稻+魚、稻+蟹”綜合種養,利用魚群除蟲、肥田,實現水稻增產、魚蟹增收。
“我們的目標是推廣綠色種植標準,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爭取通過有機認證。”郭強介紹,河東村還將開發農耕研學課程,設置插秧、收割、扎稻草人等體驗項目,提供稻田景觀房、農家菜體驗、夜間篝火等特色服務;與學校聯合開展自然教育,讓孩子們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農耕文化,激活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池春水。
記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