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12
王鐵喜
在黃色的土地上聳立起一座雄偉的墨綠色高山,這本身便是一種神奇。我的家鄉距這座山十里之遙,可能是因為透視的關系,在我家門前看到的山是中間高,兩端漸低直至和黃色融為一體。這座山就是綿山,是太行山系太岳山的一條支脈。綿山春夏秋冬四時景色,風云雨雪里的奇異變幻已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里。面對此山此景,我總會產生唯有此山可托跡,似隨浮云入蓬萊的遐想。
綿山的神奇在于它的四時景色各不同。春風吹來,萬物復蘇,綿山在薄霧輕煙的籠罩中漸漸脫去了淡灰色冬裝,換上了嫩綠的新裝。隨著夏天的到來,淡綠又漸漸成為墨綠,秋天的綿山又像是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黃金。金黃色淡出的同時,淺灰色就會隨之疊出,不久嚴冬便如期而至。
綿山的神奇在于風云雨雪里的奇妙變幻。隨風飄動的白云時而從山谷里升騰,時而像一條潔白的哈達纏繞在山腰,時而像大海的波濤在山頂上翻滾,時而像一面屏風把整座山遮了個嚴嚴實實。日出日落時的彩霞在山頭鋪開,紅彤彤的一片,好像一幅美麗的油畫。尤其是在天高氣爽的秋天,陽光把一朵朵快速飄動的白云的影子投射在山上,由于相對運動的原因,好似山隨影移,于是綿山就變成了一座移動的天然布景,使人頓覺山活了起來。
在炎熱的夏天,一陣陣急雨過后,云開日出,一道絢麗的彩虹在山的兩頭架起,把剛剛洗刷一新,翠綠翠綠的綿山罩在彩虹門里,山色與彩虹相得益彰,美輪絕妙。
秋雨綿綿,連日不開,綿山隱蔽在濃云之中,山天共一色,給人以綿山不知何處去,風泣雨哭愁煞人的憂思。
大雪初霽,銀裝素裹的綿山,似蠟象奔馳,似銀蛇狂舞,展現著北國風光的壯麗。山頂的白雪一冬不化,殘陽夕照之下,便有“日暮蒼山遠”“積雪浮云端”之奇觀。
玉兔東升,山高月小,卻又是一番景象,面對如此高雅的靜謐,紅塵中的浮躁便一掃而光,平添幾分淡泊虛懷和腳踏實地。月明星稀,微風徐來,薄霧溟朦,又是一幅耐人尋味的風月蒼山圖,置身其間,倍感悠悠往事如煙云,茫茫歲月似水流。
綿山的神奇還在于它有許多傳說故事。春秋時期割股侍君不圖回報的晉國名臣介子推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山上,唐王李世民朝山拜佛的古跡仍然訴說著久遠的盛世風韻,采藥人在山崖夾縫中偶然發現的抗金文書印證著愛國圖強的民族氣節,在艱難的抗日戰爭年代,綿山成為了抗日軍民堅持戰斗的天然屏障,使抗日烽火燃燒不息。
天然溶洞里朝代不同的道觀、廟宇仿佛向世人述說著綿山里住著神仙。如若不信,你就順著山澗小路進去看個究竟,奇峰怪石林立、斷崖絕壁驚人,層層疊疊的青松翠柏、花團草甸郁郁蔥蔥,山泉叮咚,溪水潺潺,蟬噪鳥鳴聲里更顯林靜山幽,宛如進入仙境一般。白云生處的抱腹崖溶洞里有道觀、廟宇若隱若現。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老人們每年農歷四月十二都要面朝綿山燒香祭祀,祈求神靈驅災降福。所以,自幼我就一直認為山里面肯定住著神仙,綿山就是仙境。
當地還有許多關于綿山的諺語,“綿山戴帽,農夫睡覺?!鞭r民一年四季忙到頭,一天也舍不得休息,實在太累了,便盼著綿山頂上能夠云遮霧罩,因為陰云遮住山頂,預示著雨天的到來,只有老天下雨才感到休息得心安理得,而往往又是山隨人愿的情況居多?!吧近S了,人忙了。”就是說,綿山的顏色由墨綠轉黃,就該是秋收大忙季節了?!安灰娋d山面,風雨不由天?!焙窈竦臑踉瓢丫d山遮得嚴嚴實實時,雨就會下個沒完沒了,風也會刮個不停。春去秋來,歲月更迭,人山總相依,四時有對話。
一年四季綿山在不斷變換著景色,古往今來綿山在不斷演繹著神奇。如今綿山腳下的靈石王家大院、靜升古鎮以及山里和山上的紅崖峽谷、介休綿山等文化旅游區早已聞名海內外,更為綿山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人氣文氣和生機。
從小生在此山下,從來此山看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