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04
5月26日晚,榆社縣第二中學41班的教室里燈光光線均勻,新安裝的黑板燈和課桌上的護眼燈散發著暖白光,沒有頻閃和眩光的干擾。
“現在坐在后排也能看清黑板,寫作業時眼睛也不酸脹了。”學生喬詩涵的話,道出了全縣9000余名受益學生的共同感受。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持續攀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榆社縣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學校教室存在光照度不足、頻閃眩光明顯、黑板反光等問題,直接影響學生視力健康。
“為從源頭改善教室光環境,我們邀請專業機構對全縣14所中小學的259間教室、68間功能室進行了全面檢測。”榆社縣副縣長、縣教育體育局局長高建偉說道。
通過檢測發現,老舊燈具頻閃率高達65%,部分教室平均照度不足200lux(國家標準≥300lux)。基于實測數據,榆社縣2024年啟動實施“中小學校配置護眼燈”民生實事項目,建立起全縣中小學護眼燈配置數據庫,將尚未達標的教室全部納入改造計劃,惠及全縣9000余名學生。
為確保項目高效推進,榆社縣構建了“政府統籌、部門協同、學校落實”的工作機制,打出一套“責任+機制+資金”的“組合拳”。建立項目包保責任制,對照“一校一案”倒排工期,將259間教室改造任務細化到周、責任落實到人。按照“專款專用、效益優先”原則,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優質供應商,單盞護眼燈采購成本較市場價降低18%,實現“花小錢、辦大事”。建立“日報告、周調度”機制,施工單位每日上傳現場照片,縣教育體育局聯合紀委監委每周實地督查,對進度滯后的學校發函督辦。
質量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線。榆社縣強化監管,全要素檢測守護“光明底線”,建立“施工單位自檢+學校初驗+第三方檢測”三級驗收體系,確保每一間教室光環境達標。
改造中,榆社縣參照《中小學教室照明標準》,明確護眼燈核心指標,淘汰兩家不符合條件的供應商,從源頭杜絕“問題燈具”入校。每間教室改造完成后,先由施工單位對照21項指標自檢,再經學校初驗,最后,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全光譜檢測,確保改造后的教室平均照度、均勻度、眩光值等各項指標均達國家標準,實現“無眩光、無頻閃、無藍光危害”的“三無”目標。2025年,改造后的3924盞燈具,復測合格率達到100%。
為了把這一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榆社縣堅持抓常抓細抓長,建立“改造一間、達標一間、管好一間”長效機制,將教室燈具維護納入學校后勤常規工作,每學期開學前組織專業人員清潔、檢測,確保照明效果持續穩定。
記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