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5-23
本報訊 (記者呂斌華)近日,記者在平遙縣寧固鎮王郭村的探墑播種藝機一體化技術培訓會現場看到,農技專家正在為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傳授務實高效的抗旱保苗“科技錦囊”。今年以來,平遙縣積極指導農戶運用該項技術,有效應對干旱挑戰,保障農業生產穩定推進,切實守護好農民的“糧袋子”與“錢袋子”。
探墑播種技術是一種針對干旱地區的創新播種方法,通過特制的播種機械,將種子精準播入濕土層中,從而有效提升種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在2023年被納入農業農村部十大引領技術,也是我省的主推技術之一。山西省農機研究院田間機械研究所原所長韓廣森介紹:“即便降水不足,我們也能通過此技術從地下獲取水分,使出苗率達 95% 以上,與正常年份持平。”
培訓現場,開溝、播種、施肥、覆土等農機實操演示有序開展。種植戶們在觀摩作業過程的同時,認真聆聽技術人員對探墑播種技術實際應用的講解。韓廣森進一步解釋:“干旱年份,若 15 公分土層有墑,可劃開 10 公分干土層,將種子播種在 5 公分深度處,形成類似鍋蓋的覆蓋結構。這樣一來,水氣從邊緣散發,既能保持種床濕度,又能提升地表小環境溫度,促使種子提前出苗,且出苗后可依靠地下水維持 1 個月生長周期。”
“理論講解+農機實操”的立體化培訓模式,讓種植戶對探墑播種技術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增強了應用信心。“以前,若干旱持續到6月中旬而苗還沒出來的話,就沒有補救措施,探墑播種技術則能有效解決出苗問題,保障農業生產。今年,我們合作社托管的眾多土地,將逐步推廣應用這項技術。”平遙縣和之瑞合作社理事長郭海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