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時間:2025-05-20
《中國日報》5月19日第6版截圖
多位抗日戰爭英雄后代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的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期間強調,共讀紅色經典書籍并將偉大的抗戰精神傳承給年輕人的重要性。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
楊靖宇將軍的孫子馬繼民在講述爺爺犧牲時胃里只有樹皮的往事時一度哽咽。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1940年2月23日,他在吉林省原濛江縣被一群日本侵略者和偽軍包圍。楊靖宇向侵略者開槍,孤身戰斗至犧牲,年僅35歲。
“敵人剖開他的胃,發現里面只有未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象那種艱苦。”馬繼民說。
“爺爺犧牲前的100天里,共經歷47次戰斗。據《楊靖宇將軍傳》記載,在最困難時部隊每天要轉移多個地點,但爺爺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
“爺爺的精神告訴我們:堅定的信仰和堅強的意志比物質更重要。”他補充說。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濛江縣于1946年改名為靖宇縣。
4月24日,楊靖宇將軍的孫子馬繼民(中)講述爺爺的抗戰故事時哽咽落淚。 朱興鑫 攝
另一位家喻戶曉的女英雄趙一曼,1935年在一次與日偽軍的戰斗中不幸被俘。審訊期間,日本侵略者對趙一曼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入她的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灼燒她的皮肉。但她堅貞不屈,于1936年8月2日英勇就義,年僅31歲。
臨刑前,她給年幼的兒子寫下一封遺書:“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的孫女陳紅表示,如今她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封信的深意。“奶奶帶領部隊作戰非常英勇,當時在游擊區威望很高,大家都信任她、追隨她。”她說。
山西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曾是八路軍總部和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所在地,也因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和1940年的百團大戰聞名。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于1942年5月在掩護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的戰斗中犧牲,年僅37歲。他犧牲四個月后,山西省遼縣更名為左權縣以示紀念這位抗戰英雄。
左權的外孫沙峰表示,外公為八路軍正規化建設和軍事工廠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他撰寫的《埋伏戰術》《襲擊戰術》等軍事著作,對指導八路軍作戰起到重要作用。”孫沙峰說。他是為了民族獨立戰斗到了最后一刻。
“外公所說的‘建設新中國的責任’,已成為無形的接力棒,讓我們將抗戰精神永遠傳承下去。”沙峰補充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許多抗戰英雄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戲劇等文學作品。
“我也會帶著女兒參加重要紀念活動,給她讀家書,希望將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沙峰說。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朱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