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5-01
春天里的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桃花盛開、柳枝新綠,古老的石頭房屋與歷經滄桑的老樹相得益彰,一山一水、一樹一木、一院一石,蘊藏著無盡的美感與靈秀。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4月26日至27日,省委書記唐登杰深入我市,就春耕春灌、鄉村振興等進行調研。在澤城村,唐登杰看望脫貧群眾和駐村工作隊員,察看村集體運營的水電站,勉勵當地依托自然資源稟賦,扎實推進寫生、核桃、光伏、水電等特色產業發展,用好以工代賑等政策,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建設美好幸福家園。
“綠水青山,民俗古樸。守著這么好的景色,不做些文章太可惜!”澤城村黨支部書記趙富生仍記得,幾年前一名來村里旅游的背包客這樣說道。
2021年5月,左權縣和國際水彩協會進行戰略合作,在澤城掛牌成立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著力打造全國十大寫生基地之一,實現“山水—寫生—消費—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旅游的客人來了、寫生的學生來了,世世代代的農民當起了生意人,這個傳統老村也打開了一扇連通世界的七彩之窗。
在澤城村400余年的老槐樹旁,老樹咖啡,環境古樸。“現在,咖啡館已成為寫生學生的一個打卡點。”咖啡館工作人員趙偉紅笑著說道,“旺季時,一天能賣出上百杯咖啡,營業額將近2000元。”趙偉紅是老樹咖啡館工作人員,也是澤城村村民,她原來經營一家理發店,但隨著村里人口減少,理發店難以為繼。寫生基地建成后,她在這里就了業,過上了在家門口“掙工資”的新生活。
如今,在澤城村寫生驛站工作的本地村民有40余人,有的在后廚、有的做保潔、有的當銷售。還有不少村民在政府補貼支持下,把小院收拾出來開起了民宿。整個村莊,都圍繞“寫生”服務做起了文章。
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為鄉村帶來興旺的人氣,豐富的業態應運而生。畫材店、文創店、清吧、餐吧、VR體驗館、冷飲店等現代消費業態,都在吸引客人停下來、住下來。
“現在來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民宿生意好了,客人不僅住宿,還專吃農家飯菜,走的時候還得帶點土特產。我每年經營民宿能收入五六萬元,現在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澤城村民宿老板高永華高興地向記者介紹,不久前,他把自家閑置的4間房改造成了特色民宿,開業以來,游客絡繹不絕,收入逐年增長,一家人幸福感越來越強。
目前,澤城村已與95所高等院校和134所藝術機構長期合作,成為北方地區國際影響力最廣泛的綜合性寫生基地。在澤城村,生活與藝術在畫中交融,綠水青山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
一業興,百業旺。澤城村還積極發展核桃、水電、光伏等鄉村產業,持續帶動集體增收、村民致富,實現產業振興。作為中國核桃之鄉的左權縣,地理標志產品“左權綿核桃”備受外界贊譽。澤城村是全縣核桃種植中心片區,種植面積1600畝。近年來,該村采取“龍頭企業+托管組織+農戶”模式,高效推進全村核桃良種托管服務。
“我們與左權縣麻田順康天然農產品有限公司簽訂托管協議,公司全面負責核桃的種植管理、托底收購和對外銷售等問題,通過集約化、專業化管護,品種、種植等各個環節都得到改良,種植戶在解放雙手的同時,實現產品統一銷售,知名度和附加值得到提高,畝均收入相比托管前增收350元。”趙富生介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了拓寬增收渠道,澤城村充分利用水量充沛的資源優勢,與水利部門聯合,投資1688萬元在上游清漳河干流建設起水力發電站,成立了興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蓄水發電,真正實現資產到村、效益到村,年收入可增加50余萬元,帶動4個脫貧戶穩定就業,人均月收入3000元。
如今的澤城村,街巷變景區、小院變民宿、農民變工人、山水變黃金,已成為一個產業集聚、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樣板村。“我們將一任接著一任干,因地制宜發展山水田村生態,讓綠色效益加速轉化;一處接著一處看,表里如一提升自然人文顏值,讓美麗鄉村恒久入畫。”趙富生充滿信心地說。
記者 張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