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4-22
農村道路水毀修復工程是一項重大的民生項目,對于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保障群眾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和順縣交通運輸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切入點,將農村道路水毀修復工程作為“著力點”,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的路域環境和通行能力。
在和順縣松煙鎮水闊線的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程施工現場,一輛輛水泥混凝土運輸車和挖掘機在工地上穿梭往來,施工人員頭戴安全帽,身著反光背心,手持測量儀與施工圖紙,在路基旁反復校準擋墻位置。隨著指令下達,混凝土攪拌車轟鳴著將高強度混凝土傾倒入定型模板中,工人們迅速夯實,確保結構密實,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施工現場負責人李銀釗介紹,水闊線項目段總長4.6公里,于3月9日進場施工,在當地村鎮的配合支持下,擋墻已經完成50%,管涵完成40%,預計在6月汛期前基本完成擋墻和管涵的施工,在8月底達到通車的目標。
為確保水毀路段修復進度和質量,和順縣交通運輸局科學制定交通基礎設施災后重建計劃,堅持每個重點路段一套班子、一套方案,并及時派駐工程技術人員隨時跟蹤,確保工程質量。項目重點針對受損嚴重的路段進行修復,如路基加固、橋梁重建、路面修復等。截至目前,和順縣農村道路水毀項目涉及的39條道路、90.5公里水毀里程,已完工15個,完成建設里程36.9公里,完成投資1.1億元。在建項目13個,正在推進前期工作的11個。其中,松煙片區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程4個,總投資8633萬元,建設總里程39.9公里;青城片區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程4個,總投資8529.9萬元,建設總里程38.4公里;31條鄉、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總投資3164.6萬元,建設里程12.2公里。目前,大部分受損公路已經得到全面修復。修復后的公路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和順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楊暉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公路養護和管理工作,提高公路抗災能力。同時,通過不斷完善交通網絡、提升交通服務水平,進一步補齊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短板,暢通鄉村路網“微循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全縣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條件,推動全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
記者 李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