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4-07
發展特色農業種植,打造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 通訊員 侯攀 攝
“現在村里變化太大啦,以前那些亂糟糟的違建沒了,街道平整又敞亮,晚上還有路燈照著,出門溜達心里別提多舒坦。”近日,記者來到介休市宋古鄉上站村,村民李大爺滿臉笑意,熱情分享著村里的新變化。去年以來,上站村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生態治理、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
走進上站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一目了然。曾經雜亂的違章建筑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有序的街道和綠意盎然的小游園。在一處街角,幾位村民正悠閑地坐在新建的石凳上聊天。村民王大媽說:“以前這兒堆滿了雜物,又臟又亂,現在改造成小游園,大家有了休閑的好去處。”該村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生態宜居,該村采取“管”與“治”結合的策略。在點上精準發力,實現“三個清零”。拆除違建11處、1300余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后的占道經營和柴堆料堆,整治田間地頭的私設圍擋與雜草。在線上全面提升,三條整治提升線成效顯著,主次街道完成硬化、亮化,新增路燈22盞,修建小矮墻680米;新建群眾活動公園和黨建小游園各1個;完成全村上下水管網改造和旱廁改造,鋪設污水管道2660米。在面上,建立村規民約剛性約束和動態監測閉環管理兩項制度,確保整治成果長效保持。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村里的蔬菜大棚基地,負責人興奮地說:“我們新建了10個蔬菜柔性日光大棚和1個花卉溫室大棚,現在大棚基地委托第三方市場化經營,效益越來越好。”此外,村里還積極挖掘鄉村體驗潛力,生態草莓種植園項目已頗具規模,4個大棚里,3個種著草莓,1個種植應季蔬果,“上站草莓”的招牌越來越響亮。
文化建設也為上站村增添了獨特魅力。在村里舉辦添倉節活動的廣場上,一位參與表演的村民激動地說:“連續三年舉辦添倉節活動,咱村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傳承,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豐富了。”據悉,上站村深挖特色文化內涵,將添倉節燈盞制作、點燈儀式列入介休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持續開展文明選樹活動,評選出眾多“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文明庭院”,營造了文明村風。同時,逐步恢復文廟舊址,組建健步隊、鑼鼓隊和秧歌隊,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從生態整治到產業蝶變,再到精神共富,上站村正以“千萬工程”經驗為指引,將鄉愁轉化為奮進動力,向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且創得出價值、載得動夢想的美好未來大步邁進。
記者 馬永紅